[发明专利]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机车电缆校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4276.3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7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60 | 分类号: | G01R31/60;G05B19/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阚梓瑄;王卫忠 |
地址: | 037038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lc 控制 机车 电缆 线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机车电缆校线装置;试验装置由电源、PLC、转接盒一、转接盒二、I/O扩展模块、控制按钮组成。电源部分由总断路器、分断路器、直流电源模块组成,通过断路器将220V电源进行分配,给各个需要用电的模块提供电源,24V电源模块将220V电源转换为直流24V直流电源给PLC输入输出模块提供电源。该装置设置有控制按钮,分别为开始按钮、停止按钮、20芯测试按钮、38芯测试按钮、50芯测试按钮、56芯测试按钮,当需要测试电缆连接好后,按下对应的测试按钮,PLC的输出测试信号数量与电缆插头数量对应。解决了机车校线人工校线速度慢,校线错误率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专利属于机车制造领域的试验工艺装备,解决了机车校线人工校线速度慢,校线错误率高的问题。本工艺装备布线简单、操作方便灵活、也可适用于其它具有同类产品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机车电缆校线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机车的控制回路采用DC110V、DC24V电路对机车的各电气元件进行控制,电缆的数量非常多,大多数采用连接器的连接方式,主要有20芯、38芯、50芯、56芯的连接器,在柜体上基本采用插座,电缆采用插头的形式,插头插座一一对应。机车控制电缆数量多,以前采用人工制作电缆,人工查线的工作方式,认为因素多,错误率高,校线效率低。控制线路上车以后到机车调试阶段才会发现问题,往往会造成二次查线,浪费了大量时间,严重时会造成机车电器元件的烧损。为了解决人工校线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自动化校线工装,它采用西门子PLC-2000smart作为逻辑控制元件,对电缆的一端输入24v电压,另外一端作为PLC的输入端,利用逻辑运算,判断电缆的通断和点位是否正确,极大的提高了校线速度,而且可以利用指示灯来指示错误的点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型公开了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机车电缆校线装置;电力机车控制电路电线有几百根,数量非常多,而且控制电缆大多采用两端插头结构,电缆制作完成后需要对电缆的接线是否正确进行试验;人工校线速度慢,并且错误率较高,接线错误会对后续的调试造成不必要的返工,或者会烧坏电器元件;本发明型专利所描述的是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校线装置,解决了机车校线人工校线速度慢,校线错误率高的问题。
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机车电缆校线装置,其装置由电源、PLC、转接盒一、转接盒二、I/O扩展模块、控制按钮组成。
所述电源由总断路器、分断路器、直流电源模块组成,通过总断路器和分断路器将220V电源进行分配,给各个需要用电的模块提供电源,24V直流电源模块将220V电源转换为24V直流电源给PLC的输入输出模块提供电源。
所述控制按钮分别为开始按钮、停止按钮、20芯测试按钮、38芯测试按钮、50芯测试按钮、56芯测试按钮,当需要测试电缆连接好后,按下对应的测试按钮,PLC的输出测试信号数量与电缆插头数量对应。
所述转接盒一两端分别设置两排插座,插座的型号与测试电缆的插头型号一一对应,转接盒一两端的插座的点位通过800欧姆电阻连接,左右两端的插座点位一一对应;需要试验时电缆的一端与PLC输出端的插头连接,一端与转接盒一的插座连接;转接盒一的另外一端通过插头插座与PLC的输入端连接;转接盒一的主要作用为PLC输入输出端连接时的限流,防止短接时电流过大,烧损PLC。
所述转接盒二上设置有指示灯,对电缆测试装置检测的结果通过指示灯来描述。
进一步地,该电缆校线装置通过PLC的输入信号作为电缆测试信号,通过PLC的输入信号作为电缆测试结果的判断依据,将测试结果通过PLC输出,测试结果通过指示灯来显示,提示测试人员哪个点位制作有错误,需要重新制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机车电缆校线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42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