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系统接收电路与射频信号接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0391.3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12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石益璋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16 | 分类号: | H04B1/16;H04B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梁丽超;田喜庆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 系统 接收 电路 射频 信号 方法 | ||
无线通信系统接收电路与射频信号接收方法。射频信号接收方法应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接收电路,用来接收一射频信号,该方法包含:根据一基础时钟产生一参考时钟;根据该参考时钟产生一工作时钟;于接收该射频信号之前根据一干扰信号的一信号能量产生一控制信号;根据该控制信号调整该参考时钟及/或该工作时钟;根据该参考时钟降频该射频信号以产生一中频或基频信号;以及根据该工作时钟将该中频或基频信号转换成一数字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无线通信,尤其是关于无线通信系统接收电路及射频信号的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接收端需要一个稳定的参考时钟以供许多电路作为运作时的参考。因为参考时钟并非理想的弦波,所以除了基本(fundamental)频率的信号之外,参考时钟事实上还包含许多频率为基本频率的倍数的混附信号(Spur)。一般而言,混附信号的频率为基本频率的整数倍,且频率愈高的混附信号具有愈低的能量。当无线通信系统接收端追求更高的效能时,例如更高的信号灵敏度以及更高的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即使低能量的混附信号仍有可能被接收端的电路纳入考虑,而造成信号错误。现有技术曾提出以陷波滤波器(notch filter)滤除混附信号,但如果混附信号的频率落于欲接收信号的频段中,则陷波滤波器有可能同时滤除部分目标信号。现有技术亦曾提出以信号消除(signal cancelling)的方式产生与混附信号反相的信号来与混附信号相抵消,但是有可能因为无法正确分辨混附信号与目标信号而不小心消除部分的目标信号。
发明内容
鉴于先前技术之不足,本发明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接收电路与射频信号接收方法,以降低信号干扰及提升电路效能。
本发明披露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接收电路,用来接收一射频信号,包含:一参考时钟产生电路,用来根据一基础时钟产生一参考时钟;一射频接收电路,用来通过一天线接收该射频信号,并根据该参考时钟降频该射频信号以产生一中频或基频信号;一工作时钟产生电路,耦接该参考时钟产生电路,用来根据该参考时钟产生一工作时钟;一模拟数字转换器,耦接该射频接收电路及该工作时钟产生电路,用来根据该工作时钟将该中频或基频信号转换成一数字信号;以及一数字基频电路,耦接该工作时钟产生电路、该模拟数字转换器及该参考时钟产生电路,用来处理该数字信号,并于该射频接收电路接收该射频信号之前依据多个参数组合产生一控制信号;其中,该控制信号控制该参考时钟产生电路调整该参考时钟及/或控制该工作时钟产生电路调整该工作时钟。
本发明还披露一种射频信号接收方法,应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接收电路,用来接收一射频信号,该方法包含:于接收该射频信号之前依据多个参数组合的其中之一产生一控制信号;根据该控制信号调整一参考时钟及/或一工作时钟;量测一信号能量;根据该信号能量从这些参数组合中决定一目标参数组合;根据该目标参数组合调整该参考时钟及/或该工作时钟;根据该参考时钟降频该射频信号以产生一中频或基频信号;以及根据该工作时钟将该中频或基频信号转换成一数字信号;其中,该参考时钟根据一基础时钟产生,且该工作时钟根据该参考时钟产生。
本发明还披露一种射频信号接收方法,应用于一无线通信系统接收电路,用来接收一射频信号,该方法包含:根据一基础时钟产生一参考时钟;根据该参考时钟产生一工作时钟;于接收该射频信号之前根据一干扰信号的一信号能量产生一控制信号;根据该控制信号调整该参考时钟及/或该工作时钟;根据该参考时钟降频该射频信号以产生一中频或基频信号;以及根据该工作时钟将该中频或基频信号转换成一数字信号。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接收电路与射频信号接收方法能够在实际接收射频信号之前调整电路的参数,使电路本身的干扰信号的影响降到最低,以提升电路效能。相较于传统技术,本发明不会误将目标信号滤除或消除,因此具有更高的可靠度。
有关本发明的特征、实现与功效,兹配合图式作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03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