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终端、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7122.1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17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雷振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林锦澜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终端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 ||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智能终端、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智能终端包括陀螺仪、光学图像稳定器OIS摄像头模组、中央处理器CPU和前置摄像头;陀螺仪中设置有n个管脚,n为正整数;n个管脚中的i个管脚与OIS摄像头模组相连,n个管脚中的j个管脚与CPU相连,n个管脚中的k个管脚与前置摄像头相连,i、j和k为小于n的正整数。本公开通过使用陀螺仪已有的管脚将其测得的角速度数据分别传输给OIS摄像头模组、CPU和前置摄像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额外增加一个陀螺仪单独传输角速度数据至前置摄像头而使得智能终端的封装复杂度较高的问题,达到了降低智能终端封装复杂度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终端、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拍摄系统中,通常设有一个陀螺仪,用于测量拍照时由于手抖动而造成的相机旋转的角速度数据。实际实现时,陀螺仪测得的数据,既需要传送给OIS(OpticalImage Stabilizer,光学图像稳定器)摄像头模组用于图像的防抖处理,也需要传送给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用于整个智能设备的数据分析。
相关技术中,陀螺仪引出六个管脚,其中每三个管脚构成一个分组,且两个分组中的一个分组与OIS摄像头模组相连,另一个分组与CPU相连。
然而,当智能终端中还包括前置摄像头也即还需要将陀螺仪测得的数据传送给前置摄像头时,相关方案中受管脚个数的限制往往要额外增加一个陀螺仪单独为其服务,这就导致了智能终端中所需封装的管脚的个数较多,封装复杂度较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包括:
陀螺仪、光学图像稳定器OIS摄像头模组、中央处理器CPU和前置摄像头;其中:
所述陀螺仪中设置有n个管脚,n为正整数;
所述n个管脚中的i个管脚与所述OIS摄像头模组相连,所述n个管脚中的j个管脚与所述CPU相连,所述n个管脚中的k个管脚与所述前置摄像头相连,i、j和k为小于n的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i个管脚、所述j个管脚和所述k个管脚基于预设协议与所述智能终端中的系统总线相连,所述系统总线与所述OIS摄像头模组、所述CPU和所述前置摄像头相连,所述预设协议中传输一组数据所需要的管脚的个数小于等于n/3。
可选地,所述预设协议为I3C协议。
可选地,n=6,所述6个管脚划分为3组,每组包括两个管脚,第一组管脚与所述OIS摄像头模组相连,第二组管脚与所述CPU相连,第三组管脚与所述前置摄像头相连。
可选地,所述陀螺仪,被配置为:
测量角速度数据;
通过所述i个管脚发送所述角速度数据至所述OIS摄像头模组,通过所述j个管脚发送所述角速度数据至所述CPU,通过所述k个管脚发送所述角速度数据至所述前置摄像头。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于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智能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陀螺仪测量所述角速度数据;
通过所述i个管脚发送所述角速度数据至所述OIS摄像头模组,通过所述j个管脚发送所述角速度数据至所述CPU,通过所述k个管脚发送所述角速度数据至所述前置摄像头。
可选地,n=6,所述6个管脚通过I3C协议与系统总线相连,所述6个管脚划分为3组,每组包括两个管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71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