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子设备液冷组件的放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6751.2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607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明;宋敏;张先锋;张亚玎;赵莲晋;付娟;崔珍珍;龚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液冷 支板 储液机构 冷却液 充气机构 管接头 放液 储液容器 放液装置 连接插座 软管连通 支架机构 冷却液管道 清洁度 设备使用 侧通孔 挤入 通孔 连通 贯通 排放 进口 出口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设备液冷组件的放液装置。包括支架机构、充气机构和储液机构;支架机构的支板的两端分别设有贯通支板的通孔,每侧通孔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插座和管接头;充气机构通过软管连通着支板一端的管接头;储液机构包括储液容器;储液容器通过软管连通着支板另一端的管接头;使用时,将待放液的电子设备液冷组件的冷却液管道进口、出口分别与支板两端的连接插座连通;通过充气机构将空气挤入待放液的电子设备液冷组件中,迫使冷却液从另一侧流入储液机构内,待电子设备液冷组件中的冷却液排放干净,将储液机构移至合适的位置,放出并收集冷却液。本装置既能对电子设备液冷组件充分放液,又能收集冷却液,保证设备使用区域的清洁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冷热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应用于液冷组件的放液装置。
技术背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高功耗电子器件的增多,且目前机箱基本都采用标准模块,热流密度大,散热空间小,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对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局部电子器件过热已成为电子产品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和工作寿命。传统的强迫风冷已经难以满足高热耗设备的散热需求,从而使得液冷散热技术的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液冷组件和液冷机箱技术成功应用在各大工程项目中。与此同时,液冷组件的使用也引入了一个新的问题,即液冷组件拔出液冷系统时,组件中水道的压力没有释放,当外界环境温度升高后,组件内的压力也相应升高。组件内外压差过大,一方面会使冷板会出现鼓包想象,另一方面会造成组件再次安装时出现无法插入的问题,从而影响液冷组件的使用。传统的方法是通过手动接入相应的自密封液冷接头,放出一点冷却液,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达到充分放液的目的,另外,不能收集冷却液,还对设备使用区域造成污染,无法保证设备使用区域的清洁度。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既能对液冷组件进行充分放液,释放压力,还能收集冷却液,保证设备使用区域的清洁度,从而使液冷组件可以长期稳定可靠使用,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子设备液冷组件的放液装置。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液冷组件的放液装置包括支架机构、充气机构和储液机构;
所述支架机构包括板条状的支板1,所述支板1的两端分别设有贯通支板的通孔14,每侧通孔14的两端分别设有流体连接器插座5和管接头8;
所述充气机构包括气源设备或橡皮充气球;所述气源设备的出气口或橡皮充气球通过软管连通着支板一端的管接头;
所述储液机构包括储液容器;所述储液容器通过软管连通着支板另一端的管接头;
使用时,将待放液的电子设备液冷组件的流体连接器插头分别与支板1两端的流体连接器插座5连通;
所述充气机构将空气挤入电子设备液冷组件中,迫使冷却液从另一侧流入储液机构内,待电子设备液冷组件中的冷却液排放干净,将储液机构移至合适的位置,放出并收集冷却液。
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支板1一侧面的两端分别设有凸台,两端的凸台上分别设有贯通支板1的通孔14;两端凸台内侧的支板上分别设有定位台10,所述定位台10上设有定位孔9;支板1另一侧面的设有把手6;当定位孔9和待放液的电子设备液冷组件上的定位销相适配时,对待放液的电子设备液冷组件进行插拔时起到平面方向的定位作用;当支板1两端的流体连接器插座5分别与待放液的电子设备液冷组件的流体连接器插头配合到位时,定位台10起到纵向定位作用。
所述流体连接器插座5与流体连接器插头12是相配对的,为自密封流体连接器。
所述储液容器为储液罐或储液袋。
所述储液罐上或储液袋上设有出液口,出液口处通过螺纹连接设有放液螺栓。
所述出液口处设有放液阀,所述放液阀为球阀、蝶阀、闸阀、截止阀、旋塞阀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67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