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摇臂钻床进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6712.2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31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王豫康;何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西马特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5/34 | 分类号: | B23Q5/34;B23B39/1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海洋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摇臂 钻床 进给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摇臂钻床进给机构,其位于主轴箱外的空心轴上套设有手柄座I,手柄座I上对称设有手柄I,主轴箱上设有与刻度盘对应的游标,刻度盘通过锁紧螺钉与手柄座I固定连接,刻度盘上通过手柄II固定有碰轮轴,主轴箱上设有与碰轮轴配合的通断电机构,位于手柄座I与主轴套之间的空心轴上套设有安装盘和蜗轮,蜗轮与安装盘之间设有电磁离合器。该进给机构通过通断电机构与电磁离合器的配合自动实现进给的启停,更易于实现主轴箱水平移动、断屑加工、定程切削、手动进给或快速移动主轴等功能,安全性更高,且结构简单,零部件少,操作轻便,维修方便,制造成本较低,既简化了生产管理实事务,又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摇臂钻床进给机构。
背景技术
进给机构通常安装在摇臂钻床主轴箱正面及箱内右侧,是该机床中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多、异形零件最多、设计制造都相当困难的部分。我国摇钻行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完成的摇钻系列联合设计(时称“三化联合设计”),是综合研究当时各国摇钻结构后消化吸收创新设计的结构,这套结构在当时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而持续生产了几十年都没有大的变化。而其中的进给机构更是鲜见发展改进。时至今日,从生产厂家及用户两个角度正视,用现代机床设计理念来分析,我国摇钻的进给机构并不是完美的,它结构很复杂、异性零件多、工艺复杂、制造要求高、定程切削时有较重的冲击(尤其在大切削力时)、有时还会出现定程切削碰停后主轴移动手柄“顶死”推不动或蜗杆轴上钢球离合器几次都脱不开的现象,操作工必须手动反转蜗杆或很技巧的反转点动才能解脱困境,这种现象给操作使用造成困难也容易损坏零件,提高零件制造精度能略有改善,但解决不了结构设计的先天不足。
此外,这种进给机构中很多零件都需要高合金材料(如40Cr、GCr15)经热处理调质、渗碳、淬火、回火后精细磨削,而且加工工艺还涉及到车、铣、钻、拉、滚、插齿、内磨、外磨、电镀等多种工艺及工装,制造过程相当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零部件少,维修方便,制造成本较低的摇臂钻床进给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摇臂钻床进给机构,包括主轴箱和刻度盘,主轴箱上安装有中心轴,中心轴外套设有空心轴,空心轴的两侧分别设有主轴和蜗杆,主轴通过主轴套与空心轴啮合,中心轴的外端设有手轮,位于主轴箱外的空心轴上套设有手柄座I,手柄座I上对称设有手柄I,主轴箱上设有与刻度盘对应的游标,刻度盘通过锁紧螺钉与手柄座I固定连接,刻度盘上通过手柄II固定有碰轮轴,主轴箱上设有与碰轮轴配合的通断电机构,位于手柄座I与主轴套之间的空心轴上套设有安装盘和蜗轮,蜗轮与蜗杆啮合,蜗轮与安装盘之间设有电磁离合器,电磁离合器通过电刷与电源连接,电刷通过支架固定在主轴箱上。
所述电磁离合器为牙嵌式电磁离合器,该牙嵌式电磁离合器包括半离合器I和半离合器II,半离合器I与蜗轮固定连接,半离合器II与安装盘固定连接。
所述通断电机构包括手柄轴和杠杆,手柄轴的一端通过支承座固定在主轴箱上,手柄轴的另一端通过定位螺钉固定有手柄座II,手柄座II上设有手柄III,位于手柄座II与支承座之间的手柄轴上依次套设有标牌、挡板和定位板,杠杆固定在定位板上,且其顶部设有外缘呈弧形的凸块、底部设有与碰轮轴配合的滚轮,支承座上设有与凸块配合的微动开关,定位板通过限位销和钢球组件进行限位,定位板的外围通过固定销设有拉簧。
所述钢球组件包括定位钢球和钢球座,定位钢球通过弹簧设于钢球座内,钢球座固定在支承座上,定位板上设有与定位钢球配合的缺口。
所述凸块的弧形外缘的圆心角为25°-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西马特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通西马特机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67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