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存取款机钞票队列异常纠正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56552.1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2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江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D11/00 | 分类号: | G07D11/00;G07F1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7 | 代理人: | 李文洋 |
地址: | 300308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取款 钞票 队列 异常 纠正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存取款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存取款机钞票队列异常纠正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循环机芯常用英文简称描述如下:
CS:Cash Slot Assembly钞票接收模块
TS:Temporary Stacker暂存模块
BV:Bill Validator钞票识别模块
存取款循环一体机分为上部机芯和下部机芯。上部机芯主要包括CS模块、BV模块和TS暂存模块。下部机芯主要包括回收钞箱和循环钞箱两部分。在应用过程中,存款过程实际包含点钞流程和确认存款流程两部分。在点钞流程中,客户将钞票放在CS钞口处,钞票由CS模块经过通道传输模块送入到BV模块进行识别,经过BV识别之后,根据BV的识别结果经过通道传输模块输送到TS暂存模块和CS拒钞模块,这时会把BV的识别结果反馈给客户,被拒的钞票被客户拿走,BV识别接收的进入TS暂存模块的钞票在经过用户的确认之后存入到指定的钱箱,这个时候执行的是确认存款操作。在确认存款流程中,TS暂存的钞票经过通道传输模块传送到BV进行再次识别,BV识别完成之后再经过通道传输模块根据识别结果来传送到循环钞箱或者是回收钞箱。客户取款时钞票由循环钞箱出来,经过通道传输模块送入到BV,经过BV识别之后适合流通的钞票经过通道传输模块直接输送到CS钞口供客户取走,不适合流通的钞票经过通道传输模块回到回收钞箱。
在点钞、确认存款、取款流程中,钞票从出口到入口,会有多种不可控状态。比如,钞票在传输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倾斜、钞票与钞票之间的距离是否会变大或者变小,两张钞票在传输的过程中是否会重叠到一起,如果发生上述异常状态,那么势必会造成计数错误,甚至造成分钞错误,将识别为异常的钞票进入到钞箱中,无法准确对账,将会对整个机芯可靠性造成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自动存取款机钞票队列异常纠正处理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存取款机钞票队列异常纠正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CS摩钞轮开始启动模块,将钞票送入到传输通道中的第一对传感器处,经过第一对传感器时记录下当前这张钞票的宽度、与前一张钞票的间距、斜率等信息作为标准值,设定一个标准值范围;
步骤二、在后面的传输过程中,每经过一对传感器都获取一下当前的信息,将当前信息与步骤一开始记录的标准信息比较,若是在标准值范围内则认为钞票状态正常,执行步骤三,若是超出范围就认为钞票状态异常,执行步骤四;
步骤三、正常处理,在换向器出根据BV识别结果正常分钞,决定到达TS暂存模块还是CS拒钞模块;
步骤四、判断此异常位置是否是关键位置,若是,则停机,后续进行清机处理,若否,停止CS摩钞轮,停止出钞,清理通道钞票,清理完毕后,CS摩钞轮反转将钞口处的钞票反摩,重新整理,返回步骤一。
优选地,所述第一对传感器设置在通道传送模块的入口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钞票传输通道中实时监控钞票状态,通道中有钞票状态异常及时将通道中的钞票全部作为异常钞处理,从而保证进入暂存中的钞票是准确无误的,从而进一步保证钞箱入账数准确无误,减少需要人为对账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点钞过程钞票传输过程。
图2所示为队列纠正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65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