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互感器用环氧树脂绝缘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56071.0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6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洁然;盛业华;陶成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能集团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L91/06;C08K13/04;C08K7/04;C08K3/22;C08K3/36;H01F38/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83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互感 器用 环氧树脂 绝缘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感器绝缘材料的技术研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互感器用环氧树脂绝缘材料。
背景技术
目前,电流互感器原理是依据变压器原理制成的。电流互感器是由闭合的铁心和绕组组成。它的一次侧绕组匝数很少,串在需要测量的电流的线路中,因此它经常有线路的全部电流流过,二次侧绕组匝数比较多,串接在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中,电流互感器在工作时,它的二次侧回路始终是闭合的,因此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串联线圈的阻抗很小,电流互感器的工作状态接近短路。
电流互感器是把一次侧大电流转换成二次侧小电流来测量,二次侧不可开路。线路发生故障时的冲击电流产生热和电磁力,保护用电流互感器必须承受;二次绕组短路情况下,电流互感器在一秒内能承受而无损伤的一次电流有效值,称额定短时热电流;二次绕组短路情况下,电流互感器能承受而无损伤的一次电流峰值,称额定动稳定电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互感器用环氧树脂绝缘材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互感器用环氧树脂绝缘材料,按照重量份有以下原料组成:氧化铬绿4-7份、一缩乙二醇2-5份、纳米陶瓷纤维4-8份、阻燃剂5-9份、硅烷偶联剂7-10份、环氧树脂15-18份、碱性胶乳6-9份、促进剂7-10份、有机硅交联剂4-9份、石蜡烃油7-12份和二氧化硅12-15份。
上述的一种互感器用环氧树脂绝缘材料,按照重量份有以下原料组成:氧化铬绿4-6份、一缩乙二醇2-4份、纳米陶瓷纤维4-7份、阻燃剂5-8份、硅烷偶联剂7-9份、环氧树脂15-17份、碱性胶乳6-8份、促进剂7-9份、有机硅交联剂4-8份、石蜡烃油7-11份和二氧化硅12-14份。
上述的一种互感器用环氧树脂绝缘材料,按照重量份有以下原料组成:氧化铬绿5-6份、一缩乙二醇3-4份、纳米陶瓷纤维5-7份、阻燃剂6-8份、硅烷偶联剂8-9份、环氧树脂16-17份、碱性胶乳7-8份、促进剂8-9份、有机硅交联剂5-8份、石蜡烃油8-11份和二氧化硅13-14份。
上述的一种互感器用环氧树脂绝缘材料,按照重量份有以下原料组成:氧化铬绿5.5份、一缩乙二醇3.5份、纳米陶瓷纤维6份、阻燃剂7份、硅烷偶联剂8.5份、环氧树脂16.5份、碱性胶乳7.5份、促进剂8.5份、有机硅交联剂6.5份、石蜡烃油9.5份和二氧化硅13.5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具有阻燃性能优异,具有低烟、无毒、无卤等特性,同时其拉伸强度较高,在承受机械外力时,具有优异的抗电磁干扰性能;适合用于各种互感器的绝缘材料等有益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互感器用环氧树脂绝缘材料,按照重量份有以下原料组成:氧化铬绿5.5份、一缩乙二醇3.5份、纳米陶瓷纤维6份、阻燃剂7份、硅烷偶联剂8.5份、环氧树脂16.5份、碱性胶乳7.5份、促进剂8.5份、有机硅交联剂6.5份、石蜡烃油9.5份和二氧化硅13.5份。
实施例2
上述的一种互感器用环氧树脂绝缘材料,按照重量份有以下原料组成:氧化铬绿4份、一缩乙二醇2份、纳米陶瓷纤维4份、阻燃剂5份、硅烷偶联剂7份、环氧树脂15份、碱性胶乳6份、促进剂7份、有机硅交联剂4份、石蜡烃油7份和二氧化硅12份。
实施例3
上述的一种互感器用环氧树脂绝缘材料,按照重量份有以下原料组成:氧化铬绿7份、一缩乙二醇5份、纳米陶瓷纤维8份、阻燃剂9份、硅烷偶联剂10份、环氧树脂18份、碱性胶乳9份、促进剂10份、有机硅交联剂9份、石蜡烃油12份和二氧化硅15份。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能集团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能集团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60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