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线路板UV油墨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655426.4 | 申请日: | 2017-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0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 发明(设计)人: | 刘白桦;廖辉;谢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洋紫荆油墨(中山)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D11/101 | 分类号: | C09D11/101;C09D11/107;C09D11/03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张海文 |
| 地址: | 5284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线路板 uv 油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线路板UV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线路板油墨行业处于电子信息产业链前端,以功能材料的形式在电子信息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线路板油墨生产涉及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电气工程等多个学科,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到印刷线路板使用效果,最终影响电子产品的性能,因此线路板油墨新产品的研发对企业跨领域研究创新能力具有相当高的要求。
UV阻焊油墨是单面板生产中用量最大的一种光固化材料,国内研制和生产企业较多,以双酚A环氧丙烯酸酯为主体树脂,解决了油墨阻焊问题,但国内现有技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UV能量不够、UV机温度太高、油墨附着力不强、油墨粘度偏高或偏低。其中油墨附着力及耐高温性能不佳是最常见的技术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高温线路板UV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利用树脂、填料、助剂和活性单体为原料,通过分散、研磨等步骤制备出耐高温的线路板UV油墨,配方科学,工艺简单,可按用户要求及基材条件制备各类型的耐高温油墨。该方法制备的耐高温线路板UV油墨具有优良的附着力、耐蚀、耐候、耐高温、良好的印刷适应性等性能,将解决目前国内同类型油墨所遇到的附着力不强、耐高温性能差等常见技术问题。
一种耐高温线路板UV油墨,按重量份计,其包括以下组分:
进一步地,所述酚醛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单体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
所述双酚型环氧丙烯酸酯为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二丙烯酸酯。
所述双官能团酸性甲基丙烯酸酯可以是烷氧基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
进一步地,所述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的份数为5-15份,所述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份数为5-15份,所述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的份数为3-8份。
进一步地,所述滑石粉的粒度为5000目。
进一步地,所述消泡剂不含有机硅。
一种耐高温线路板UV油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份数将酚醛环氧丙烯酸树脂、双酚型环氧丙烯酸酯、接着剂、2-乙基蒽醌、色浆加入到混合容器中,高速搅拌2~3h,使其完全溶解,得到混合物A,同时控制此过程的温度;
(2)在混合物A中加入滑石粉,搅拌0.5~3h,然后边搅拌边缓慢加入气相二氧化硅,分散均匀后得到混合物B,同时控制此过程的温度;
(3)将混合物B研磨至细度≤40um,然后静置10~20h,得到半成品A;
(4)边搅拌边将双官能团酸性甲基丙烯酸酯加入到半成品A中,加完后继续搅拌1~3h,得到半成品B,同时控制此过程的温度;
(5)边搅拌边将消泡剂加入到半成品B中,加完后继续搅拌1~3h,得到半成品C,同时控制此过程的温度;
(6)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加入到半成品C中调整油墨粘度,搅拌均匀得到所述耐高温线路板UV油墨。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温度≤50℃。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温度≤65℃。
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温度≤65℃,步骤(5)中所述温度≤65℃。
进一步地,所述油墨的粘度为150±20dPa.s。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油墨具有优良的附着力、耐蚀、耐候、耐高温、良好的印刷适应性等性能;
(2)本发明的油墨配方科学、工艺简单;
(3)本发明的油墨适用范围广,可按用户的需要及基材条件制备各类型的耐高温油墨;
(4)本发明的油墨原料易得,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现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耐高温线路板UV油墨,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一种耐高温线路板UV油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份数将酚醛环氧丙烯酸树脂、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二丙烯酸酯、接着剂、2-乙基蒽醌、色浆加入到混合容器中,高速搅拌2~3h,使其完全溶解,得到混合物A,同时控制此过程的温度≤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洋紫荆油墨(中山)有限公司,未经洋紫荆油墨(中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54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印刷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环保节能的LED光固化油墨及其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