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铁两用液压挖掘机行走转换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4515.7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8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海;朱涛;李超;孙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F1/00 | 分类号: | B60F1/00;E02F9/00 |
代理公司: | 51200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舒启龙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用 液压 挖掘机 行走 转换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铁两用液压挖掘机行走转换机构,包括液压系统和机械结构;所述机械结构包括安装在挖掘机底盘下方前侧的前行走转换机构和安装在挖掘机底盘下方后侧的后行走转换机构,所述前行走转换机构和所述后行走转换机构的结构完全相同且对称设置;还包括整车升降装置液压缸,其上端与挖掘机底盘固定连接,下端连接到圆齿轮盘,圆齿轮盘与其下方的方形底盘配合;所述液压系统包括邮箱、液压泵、整车回转装置、整车升降装置和轨道钢轮收放装置。本发明能在不损害钢轨的情况下凭借自身的行走转换机构完成上轨的动作,然后从公路模式切换到铁路模式,且不需要借助专门的平交道口,或是人为另行铺设道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和道路两用车辆的行走机构,具体涉及到一种公铁两用液压挖掘机行走转换机构。
背景技术
我国铁路里程数位于世界前列,高速铁路里程数更是位于世界第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修建地铁。铁路系统需要承担繁重的客货运输任务,因此轨道清洁和沿线维护显得格外重要。挖掘机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多种行业,在工程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液压挖掘机的行走机构为履带式或轮式,多数在一般路况下作业,当进行铁路维护时,一般由牵引车辆拉到指定地点卸车后进行作业。现有公铁两用液压挖掘机需要在平交道口或者在铁路上铺设道砟后完成公路-铁路模式的转换。前一种方式要求特定的场地,后一种会对钢轨造成损害。
据检索,目前已有公铁两用车行走机构转换系统,如公布号CN103332081B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公铁两用牵引车,包括导向装置、牵引装置、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垂直上下轨装置,所述垂直上下轨装置包括底座、旋转支撑座和多组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底座与所述旋转支撑座之间通过回转支撑机构连接,所述底座的下端分别设置有与两铁轨相配合的定位台;每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由外立柱、内立柱和升降油缸组成,所述外立柱套在所述内立柱外部。又如公布号为CN102963227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公铁两用挖掘机铁路轮系升降及驱动装置,包括:车架和推铲,所述车架的前方铰接有推铲,所述推铲的后方安装有一对从动轮,所述推铲的后方中部与车架前端之间铰接有前液压油缸,通过液压油缸带动推铲使从动轮升降;所述车架的后方铰接有主动轮支架,主动轮支架上安装有一对主动轮,且主动轮支架的后方中部与车架后端之间铰接有后液压油缸,通过后液压油缸带动主动轮支架使主动轮升降,所述主动轮通过液压马达驱动。
上述两种公铁两用车行走机构转换装置技术方案均存在不足之处,第一种技术方案需要让公铁两用车开至平交道口,完成公路-铁路模式转换。第二种技术方案通过在已有履带式挖掘机车架的前后方铰接可通过液压系统驱动升降的铁路轮系,使普通履带式挖掘机可沿铁路运行,同样需要借助类似于平交道口的特定场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铁两用液压挖掘机行走转换机构,用以实现液压挖掘机在公路和铁路上的行走转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公铁两用液压挖掘机行走转换机构,包括机械结构和液压系统;
所述机械结构包括安装在挖掘机底盘下方前侧的前行走转换机构和安装在挖掘机底盘下方后侧的后行走转换机构;所述前行走转换机构包括一根轮轴,轮轴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接有一个轨道钢轮;
所述前行走转换机构左侧的轨道钢轮内侧的轮轴上设有一个折叠支撑装置;所述折叠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配合后连接到左侧轨道钢轮内侧的轮轴上,第二连接件的顶部与连接杆件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杆件的顶部与第三连接件铰接,第三连接件与挖掘机底盘固定连接;还包括呈倾斜设置的轨道钢轮收放液压缸,其顶部的缸桶与挖掘机底盘铰接,其底部的活塞杆铰接到连接杆件的侧面;
所述前行走转换机构右侧的轨道钢轮内侧的轮轴上设有同左侧相同的折叠支撑装置;
所述后行走转换机构和所述前行走转换机构的结构完全相同且对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45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用牵引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两栖车辆水/陆集成操纵式动力转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