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膜视觉智能检测设备的供料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3628.5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7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徐涛;宋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朗电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5/24 | 分类号: | B65H75/24;B65H18/10;B65H37/00;B65H23/26;B65H26/04;B65H35/04;B65H26/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陈昊宇 |
地址: | 2152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视觉 智能 检测 设备 供料 单元 | ||
一种光学膜视觉智能检测设备的供料单元,包括供料模组和保护膜揭取机构,后者包括胶带供料模组、胶带按压贴敷模组及保护膜揭取模组;还包括料带位置调节系统,包括料带纠偏机构以及料带张力调节机构。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可实现对光学膜料带的自动供料以及对保护膜的自动揭取,以便视觉智能检测设备能够对光学膜产品进行全自动的检测,进而甄别出有缺陷的光学膜产品。由于结构设计比较合理,因此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的优点,最重要的是可通过本发明的创新设计,实现创新的光学检测方式,不仅对光学膜产品的缺陷识别率高,同时也不会发生误检,使产品的品控得到保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光学膜的视觉智能检测设备中的供料单元,所述光学膜包括用于手机或平板电脑中的增亮膜、保护膜等。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电子产品尤其是移动智能终端产品的市场不断扩大,应运而生的,便是对光学膜的大量需求。
光学膜产品种类繁多,在移动智能终端产品上应用广泛,其中,以增亮膜为典型。增亮膜(BEF,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是应用于TFT、LCD背光模块中以改善电子设备整个背光系统发光效率为宗旨的薄膜或薄片,其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中。在增亮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检测环节至关重要,该检测环节的目的是检测增亮膜的表面是否有污点、损坏、划痕、折痕等一切有碍增亮膜品控的缺陷。然而,现有的检测方式却存在以下不足:
一、完全人工检测,通过检测人员人眼对增亮膜产品进行观察,寻找有缺陷的增亮膜并剔除;该人工检测的方式导致企业的用人成本居高不下,并且检测效率不佳;实际上,人眼检测还易发生疲劳,产生漏检,因此还存在可靠性低的问题,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二、机械检测,意图通过自动化的检测设备来代替人工检测;但纵观业内,尚无设计合理的方案,现有的检测设备或机构过于复杂、存在过多结构冗余,或检测效率欠佳、可靠性低;另外,由于增亮膜产品于检测时通常间隔布置于带状基膜上,并通过一带状保护膜覆盖,因此在进行检测时,设备经常由于所述保护膜的遮盖遗漏增亮膜本身存在的缺陷,有时也会误将保护膜上的缺陷当作增亮膜的缺陷进行识别和剔除,造成误检,带来产品的浪费。
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如何研发出一种光学膜视觉智能检测设备,便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课题,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该检测设备中的供料单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膜视觉智能检测设备的供料单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学膜视觉智能检测设备的供料单元,所述检测设备用于检测光学膜料带中的光学膜产品,所述光学膜料带由保护膜、光学膜产品以及基膜从上到下组合而成;所述检测设备包括一机架,该机架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机架的宽度方向为Y轴方向;所述光学膜料带沿X轴方向在机架中从前向后位移;
所述机架上设有所述供料单元,该供料单元包括:
一供料模组,包括一第一供料轴,该第一供料轴沿Y轴方向水平设置,并相对所述机架转动;第一供料轴上套设定位有光学膜供料卷,该光学膜供料卷用于提供光学膜料带;
一压紧剪切机构,设于所述机架的前侧,并对应由所述光学膜供料卷中送出的所述光学膜料带设置,用于对光学膜供料卷中出来光学膜料带进行定位,以便对光学膜料带进行剪切和拼接;所述压紧剪切机构包括两组压紧组件,两所述压紧组件沿所述光学膜料带的位移方向平行间隔设置,两所述压紧组件之间界定为所述光学膜料带的剪切及拼接区;各所述压紧组件均包括固设于所述机架并悬设于所述光学膜料带上方的一第一压板,该第一压板的下方平行且滑动设置有一第二压板,该第二压板的底面为料带压紧面,正对所述光学膜料带的上方设置;所述第二压板的顶面与一压紧手柄连设,该压紧手柄驱动所述第二压板做向上抬起松开光学膜料带或向下压紧固定光学膜料带的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朗电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朗电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36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用绕线管
- 下一篇:一种方便装卸的铜线收线盘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