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标签传播的可调节重叠社团发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53535.2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2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方建平;王海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00 | 分类号: | G06Q50/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利泽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61222 | 代理人: | 贾晓玲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标签 传播 调节 重叠 社团 发现 方法 | ||
1.基于标签传播的可调节重叠社团发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用户根据需要,输入一个可调参数,根据参数的输入值来选择重叠社团检测模式或非重叠社团检测模式;
步骤2:初始化所有节点标签;
步骤3:进行标签传播;
步骤4:判断是否达到终止条件,若达到条件则输出结果,若未达到条件则返回步骤3继续迭代传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标签传播的可调节重叠社团发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用户根据需要,输入一个可调参数K∈R,根据参数K的输入值来选择重叠社团检测模式或非重叠社团检测模式;若参数K满足条件K∈{x|x∈[0,1],x∈R}时,程序采用重叠社团检测模式,并将模式标志位flag_mode置为0;此时,该参数用于判定重叠社团结构的程度,该参数越大,社团重叠程度越小;反之,该参数越小,社团重叠程度越大,这将影响最终的输出结果;若参数K的输入值不满足条件K∈{x|x∈[0,1],x∈R}时,即时,程序采用非重叠社团检测模式,将按照传统的基于标签传播社团发现方法对输入图进行非重叠社团检测,并将模式标志位flag_mode置为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标签传播的可调节重叠社团发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首先读取输入的图数据:
G=(V,E)
其中,V表示网络中的节点集合;一般情况下,节点Vi代表网络中的单个节点,总的节点数n=|V|;E表示网络中的边集合,集合中的元素e代表网络中节点间的边关系,网络中的总边数m=|E|;节点i的邻居节点集合用Ni来表示;节点Vi的邻居节点有k个,用Ni1,Ni2,Ni3,…,Nik表示,其中k=|Ni|;
在图数据输入后,为所有节点初始化标签;当flag_mode=0时,节点Vi的标签由标签组表示Li(t,x),其中t表示当前迭代周期(迭代次数),x表示节点Vi的第x个标签,x的最大值xmax=k;当flag_mode=1时,节点Vi的标签表示为Li(t),使所有节点标签初始化为其节点标号Li(0)=i,此时只携带一个标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标签传播的可调节重叠社团发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进行标签传播首先令t=t+1,并将网络内的所有节点进行随机排序,得到特定序列Ot,对特定序列Ot中的每一个节点Vi进行标签传播,通过Vi节点的所有邻居节点的标签进行统计来决定Vi节点的新标签;
随后检测模式标志位flag_mode,当flag_mode=0时,采用重叠社团检测模式,删除节点Vi的标签组中的标签,统计节点Vi的邻居节点中每种标签的数量总和lx;将数量总和最大的标签记为LM,数量记为lM,并向Vi的标签组中添加标签LM;对比LM和lx,当时,将lx对应的标签Lx加入节点Vi的标签组;
当flag_mode=1时,采用非重叠社团检测模式,统计节点Vi的邻居节点中每种标签的数量总和lx,将数量总和最大的标签LM更新为节点Vi的新标签Li(t)=L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标签传播的可调节重叠社团发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判断所有节点是否拥有其邻居节点中标签数量最大的标签,若所有节点均符合该条件则停止迭代,网络中拥有相同标签的节点为同一社团,将所有社团结果输出;若有节点不满足上述条件则继续迭代执行步骤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353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