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准确感知室内人员存在状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3093.1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20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陆鹰;程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8/10 | 分类号: | G01V8/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陈建和 |
地址: | 210003 江苏省南京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准确 感知 室内 人员 存在 状态 方法 | ||
一种准确感知室内人员存在状态的方法,构建和启动感知系统及远程端的感知控制管理系统,感知系统由红外传感器探头、单片机和云台电机装置组成,红外传感器探头由云台电机驱动且固定于密闭空间内一侧的上部中间;其中所述单片机用于处理红外传感器探头的接收信号、控制电机与提供WebService服务;所述感知系统内置信号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红外传感器探头实时获取红外波信号,所述信号处理系统用于处理红外波信号,形成红外热源反馈值;启动远程端的感知控制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和控制密闭空间内的感知系统运转情况;启动远程端的感知监控系统,用于实时监测由感知系统上报的红外波信号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联网通用技术,涉及到红外感知领域,具体为一种准确感知室内人员存在状态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对人体热红外传感器的利用,以检测范围内的热红外信号的方式,能够实现感知到范围内是否有人存在,;由于人体会发出特定波长10UM左右的红外线,被动式红外探头就是依靠探测人体发射的10UM左右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人体发射的10U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泥尔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就能产生高低电平触发继电器动作,可用作延时开灯或关灯。
然而,这种传感器并不能有效监测室内人员长时间动作较小时的状态,当室内人员静坐或开会讲话时,传感器反馈的电平范围变化较小,因此不能准确感知人体存在状态。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准确感知室内人员存在状态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红外感知技术,以低成本的方式改变感知系统的侦测行为,通过配置循环旋转的监测角度,主动地对密闭环境内人体发出的红外波进行探测和收集,实现对密闭空间空置状态的实时感知,解决人员长时间坐卧不动的场景下的人员存在感知问题;进一步能根据空置状态与否,控制密闭空间内硬件设备的开启和关闭,有利于提高监测准确性和监测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准确感知室内人员存在状态的方法,其步骤包括:
构建和启动感知系统及远程端的感知控制管理系统,感知系统由红外传感器探头、单片机(比如Arduino主机)和云台电机装置组成,红外传感器探头由云台电机驱动且固定于密闭空间内一侧的上部中间;其中所述单片机用于处理红外传感器探头的接收信号、控制电机与提供WebService服务;所述感知系统内置信号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红外传感器探头实时获取红外波信号,所述信号处理系统用于处理红外波信号,形成红外热源反馈值;
与此同时,启动远程端的感知控制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和控制密闭空间内的感知系统运转情况;启动远程端的感知监控系统,用于实时监测由感知系统上报的红外波信号数据;启动远程端的操作发布系统,用于根据感知监控系统的判定结果,向远程端会议室内的智能家居发送“关闭/开启”的指令;
步骤1:所述感知控制管理系统、感知监控系统及操作发布系统均配置在智能终端,包括PC机、iPhone手机、Android手机、智能笔记本;
进一步地,云台电机装置由远程端的感知控制管理系统控制旋转角度、旋转速度和往返周期;
进一步地,红外传感器探头在云台电机的带动下,按照设定的旋转角度、旋转速度和往返周期,以动态的方式,实时感知密闭空间内的物件的红外波,包括长时间位置不发生变动的目标;
步骤2:红外传感器探头在循环往返运动过程中持续收集红外波信号,再通过信号处理系统处理输出红外热源反馈值(0-255);并通过单片机提供的WebService服务,将红外热源反馈值发送至感知监控系统做判断;
所述信号处理系统用于处理红外传感器探头得到的空间红外分布谱,与上一个时间的空间红外分布谱进行比较,如差值大于阈值则认为有人;设定状态值为“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焦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30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