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免疫痕迹法鉴别古代丝织品残片蚕丝种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45261.2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2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胡智文;陈茹茹;李津;梁军龙;郑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33 |
代理公司: | 嘉兴永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5 | 代理人: | 江程鹏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免疫 痕迹 鉴别 古代 丝织品 残片 蚕丝 种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文物检测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免疫痕迹法鉴别古代丝织品残片蚕丝种类的方法,先以红薯为碳源制备了荧光碳点,然后用荧光碳点标记桑蚕丝和柞蚕丝蚕丝的二抗,之后逐步采用离子液体和PM13‑碱性蛋白酶对混淆的古代丝织品文物样进行水解,得到蛋白提取液后,经透析、纯化,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将得到的蛋白条带转移到PVDF膜上,经蚕丝一抗和荧光碳点标记的二抗孵育后,可在凝胶成像系统中观察到免疫荧光条带,鉴别古代丝织品的种类。本发明中化学试剂用量少,反应温和、环保无害;在对古代丝织品进行检测时,具有样品用量少、直观、快速和高灵敏性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文物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免疫痕迹法鉴别古代丝织品残片蚕丝种类的方法。
背景技术
几千年来,丝绸一直是古老中国的象征,而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通过丝绸之路走向世界。蚕丝是天然蛋白质纤维, 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作用连接而成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常用的蚕丝包括桑蚕丝、柞蚕丝和蓖麻蚕丝等,因其氨基酸含量和分子间的微观结构不同,其纺织品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和服用性能。
在古代丝绸遗存中,从历年来的考古发掘可以看出,丝绸遗存表现形式主要分为四个类型:丝织品实物、灰化丝织品、矿化丝织品和泥化丝织品。尤其是墓葬中出土的衣物,由于经过温度、湿度、土壤的酸碱性、细菌、霉菌、体液和尸腐物的侵蚀,从而变硬脆,甚至矿化、降解,不同种蚕丝的丝织物已经无法辨识,且年代越早的证据越难寻觅,给丝绸文物的鉴定和保护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如何利用现代先进的自然科学手段,从古代丝织品中提取有效信息,对确定丝绸的起源有重要的价值。
在现阶段的研究中,国内外对古代丝织品的研究手段大多还是采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等技术,这些技术灵敏度低,受杂质影响较大,不适合对微量文物样品进行检测如何寻找一种更为科学的手段来鉴定古代丝织品一直是文物保护界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免疫痕迹法鉴别古代丝织品残片蚕丝种类的方法。利用本发明方法对古代丝织品残片进行鉴别时,具有直观、准确、高灵敏性的特点。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免疫痕迹法鉴别古代丝织品残片蚕丝种类的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1)荧光碳点的制备:将红薯碎块和KH2PO4浸入蒸馏水中,于水热反应釜内反应,取出反应液,经超声、抽滤、透析得到荧光碳点溶液,之后经冷冻干燥,得到荧光碳点粉末。
2)荧光碳点标记蚕丝丝素蛋白二抗的制备:将荧光碳点分散在PBS缓冲液中,加入碳化二亚胺后,分别加入桑蚕丝和柞蚕丝丝素蛋白二抗,制得荧光碳点标记桑蚕丝二抗和荧光碳点标记柞蚕丝二抗。
3)分别称取等质量已被混淆的由桑蚕丝、柞蚕丝和蓖麻蚕丝制作的古代纺织品残片作为样品,小心用去离子水清洗,去除表面污染物,烘干,分别标记为A,B,C三组。
4)将A,B,C三组样品以1:95-105的浴比在含有0.4-0.6wt% Na2PO4和0.2-1.2wt%C17H35COONa的混合溶液中煮沸25-35min,进行脱胶处理,共脱胶两次;脱胶之后,样品用去离子水小心搓洗4次以上,放入烘箱干燥。
5) 将A,B,C三组古代丝织品残片以1:45-55的浴比浸入[AMIM]Cl离子液体中,加热反应,冷却;加入PM13-碱性蛋白酶粉末恒温孵育5-7h,进行灭酶,得到三组丝素蛋白/离子液体溶液A、B、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52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蛋白质抗原检测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载脂蛋白A1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