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共享系统、网络连接方法及用户设备的接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42428.X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80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8 | 分类号: | H04W12/08;H04W48/08;H04W48/18;H04W76/10;H04W88/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罗振安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共享 系统 连接 方法 用户 设备 接入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网络共享系统、网络连接方法、用户设备的接入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网络共享系统包括:至少两个eNodeB‑CU、一个eNodeB‑DU,每个eNodeB‑CU隶属于不同运营商,所述eNodeB‑DU上设置有至少两个CU‑DU接口,每个CU‑DU接口与一个运营商对应,每个eNodeB‑CU通过所隶属的运营商的CU‑DU接口与所述eNodeB‑DU建立网络连接。由于本公开中每个运营商拥有独立的eNodeB‑CU,可自行决定eNodeB‑CU所支持的功能,且无需与其他运营商协商即可对eNodeB‑CU进行升级管理,并能够独立确定eNodeB‑CU的部分无线参数,因此,提升了运营商在网络共享场景下对网络的自主控制能力及竞争力,并且提高了运维数据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络共享系统、网络连接方法及用户设备的接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业务竞争的加剧,以及总体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开始寻求网络共享。其中,网络共享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营商之间进行网络设施的共享。通过网络设施的共享,能够减少网络建设成本,降低网络运营支出。考虑到不同运营商之间存在竞争,目前不同运营商之间主要进行接入网硬件资源(即基站)的共享。
随着无线基站的演进,演进型基站(E-UTRAN NodeB,eNodeB)按照功能可拆分为eNodeB-中央单元(Central unit,CU)网元和eNodeB-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网元,eNodeB-CU网元和eNodeB-DU网元分离拉远部署。图1为CU-DU分离架构下网络共享系统的结构图,参见图1,该系统包括:运营商A的核心网、运营商B的核心网、eNodeB-CU、eNodeB-DU、运营商A的网络管理系统(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NMS)、运营商B的NMS、网元管理系统(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EMS)、运营商A的小区f1及运营商B的小区f2。其中,eNodeB-CU和eNodeB-DU为运营商A和运营商B所共享,eNodeB-CU通过网络与运营商A和运营商B的核心网相连,eNodeB-DU通过网络与eNodeB-CU相连。EMS由运营商A的NMS和运营商B的NMS所共享,该EMS与eNodeB-CU及eNodeB-DU通过网络相连,可对eNodeB-CU及eNodeB-DU进行管理。
eNodeB-CU承担了大部分的无线网络控制功能,不过由于eNodeB-CU可以主要由软件实现,只占建网成本的很小一部分。eNodeB-CU若按照传统方式在多个运营商间共享,存在多个运营商间协商eNodeB-CU需要支持的功能特性、eNodeB-CU的无线网络配置以及协商eNodeB-CU中软件的升级管理问题,不利于各个运营商对网络的自主控制能力;此外在网络运维上需要通过公共的EMS对eNodeB-CU进行运维,减低了运维数据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共享系统、网络共享方法及用户设备的接入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共享系统,该系统包括:至少两个eNodeB-CU、一个eNodeB-DU,每个eNodeB-CU隶属于不同运营商,该eNodeB-DU上设置有至少两个CU-DU接口,每个CU-DU接口与一个运营商对应,每个eNodeB-CU通过所隶属的运营商的CU-DU接口与eNodeB-DU建立网络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示出的方案,每个运营商拥有独立的eNodeB-CU,可自行选择eNodeB-CU的软件版本,还可自行决定CU所支持的功能,且无需与其他运营商进行协商即可对eNodeB-CU进行升级管理及确定eNodeB-CU的部分无线参数,提升了运营商对网络的自主控制能力及竞争力,提高了运维数据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24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