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聚纺纱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38376.9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4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傅婷;张玉泽;王姜;丁倩;江慧;肖岚;陈南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H5/72 | 分类号: | D01H5/72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金利琴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聚 纺纱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聚纺纱方法,在集聚区中网格圈的上方悬挂固定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的底面与网格圈表面的距离为1~5mm,导流装置内开设有中空腔体,中空腔体进出口的方向与纱条运行方向相同,中空腔体与集聚槽的槽内空间连通,中空腔体与两个顶端进气通道和一个侧方进气通道连通,顶端进气通道的气流方向垂直于网格圈,两个顶端进气通道位于与纱条运行方向平行的一条直线上,侧方进气通道为进气口大且出气口小的渐缩形结构。与传统集聚纺纱方法相比,本发明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集聚纺纱时负压气流的压力且保证最终制得的集聚纱的品质,极大地降低了集聚纺纱的能耗,节约了生产成本,具有极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涉及一种纺纱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集聚纺纱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集聚纺纱技术由于既具有传统的环锭纺纱的优点,又能显著改善纱线在毛羽数量和强度等方面性能,被广泛推广应用于纺织领域,集聚纺纱技术也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
目前,集聚纺纱采用的方法主要为气流式集聚纺纱,例如专利CN104131371A公开了一种集聚纺纱装置,包括牵伸装置和设置在牵伸装置前面的集聚装置,牵伸装置至少包括一个前罗拉和与前罗拉相切的前皮辊,集聚装置包括阻捻罗拉、阻捻皮辊、负压吸风异形管、气流导向片以及透孔胶圈,阻捻罗拉设置在前罗拉前面,负压吸风异形管设置在前罗拉和阻捻罗拉之间,透孔胶圈套设在阻捻罗拉上且阻捻皮辊压在透孔胶圈上,负压吸风异形管上侧紧贴透孔胶圈上,气流导向片设置在前皮辊和阻捻皮辊之间,上述集聚纺纱装置虽然结构简单、无需更换细纱机,但进行气流集束时需要压力较高的负压气流,才能保证最终形成的集聚纱的品质,进行集聚纺纱的能耗较高。
为了进一步减少能耗,降低集聚纺纱的成本,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人员对于集聚装置的改进主要集中在改变集聚槽的形状,例如专利CN104975385公开了一种改进吸气槽结构形式的集聚纺纱的装置,将吸气槽槽孔轴线方向改进为中间具有间断的分段设置,其能使整个集聚过程的负压流量配置更加合理,同时改进设置的吸气槽结构具有对网格圈的自清洁功能,上述集聚纺纱装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进行集聚纺纱的气流消耗,改善了集聚纺的纺纱效果,但进行集聚纺纱时仍然需要压力较高的负压气流,上述改进并未从本质上解决集聚纺耗能高的缺点。
因此,研究一种能够有效降低集聚纺纱时负压气流的压力并保证最终制得的集聚纱的品质的集聚纺纱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通过在集聚区安装导流装置,从而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降低集聚纺纱时负压气流的压力并保证最终制得的集聚纱的品质的集聚纺纱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集聚纺纱方法,在集聚区中网格圈的上方悬挂固定有导流装置,所述集聚区位于集聚纺环锭细纱机前罗拉输出钳口至加捻三角区之间,集聚区主要由网格圈和吸风笛管组成,所述吸风笛管上端开有集聚槽,网格圈覆盖在集聚槽上部,所述导流装置的底面与网格圈表面的距离为1~5mm,距离太大会影响气流效果;
所述导流装置内开设有中空腔体,中空腔体进出口的方向与纱条运行方向相同,中空腔体与集聚槽的槽内空间连通;集聚槽与中空腔体相连通,为中空腔体提供负压气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83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