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更换精炼炉电极升降缸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37442.0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9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陈传盛;卢刚;亓斌;焦金鹏;周翔;李志刚;赵长胜;吴峰;张志伟;刘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0 | 分类号: | C21C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2711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更换 精炼炉 电极 升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包精炼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更换精炼炉电极升降缸的方法。
背景技术
精炼炉的电极系统包括变压器、短网、水冷电缆、横臂、电极立柱等设备,电极立柱用于使电极上下升降,在结构上分成两类:固定立柱式和活动立柱式。在活动立柱式结构中,横臂和电极立柱连接成一个倒L形结构,电极立柱能在数对导向轮之间升降,电极立柱的升降通常采用液压传动方式。
如图1所示,钢包1位于除尘罩5的下方,除尘罩5横跨在两侧的除尘轨道4上,升降缸9处于建筑体8的下方,升降缸9的顶端穿过建筑体8与立柱7连接,立柱7与横臂3连接在一起,电极2安装在横臂3上。
生产运行一段时间后,高温等因素常导致升降缸9损坏,为了适应生产,需停炉更换升降缸9。由于升降缸9高出建筑体8一部分,所以无法直接从建筑体8下方实施拆除更换。目前,更换升降缸9通常采用以下步骤:
在除尘罩5下方安置倒链工具,然后拆除横臂3上的水冷电缆6,拆卸横臂3和立柱7的连接部分;
使用倒链在除尘罩5下方的有限空间内将横臂3吊至一旁,然后拆卸立柱7和升降缸9的连接部分,拆除升降缸9底部的连接轴销;
先吊出立柱7,再吊出升降缸9,完成拆除;
根据以上拆除次序,再倒序安装上新的升降缸9,并调整横臂3,完成升降缸9的更换工作。
上述更换方法的弊端在于工作量较大、耗时较长,工作量主要体现在横臂3的拆除和安装,以及横臂3安装后用倒链整体调整等工作,整个更换过程一般需要20人相互配合花费24小时完成。更换检修时间较长无疑会对生产进度产生影响,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高效的更换升降缸的方法,以减少更换过程所花费的时间,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更换精炼炉电极升降缸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更换升降缸的效率,减少更换过程所花费的时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更换精炼炉电极升降缸的方法,包括:
步骤A,移走横臂上方的除尘罩,使所述除尘罩工作时的覆盖区域呈敞口状态;
步骤B,拆除所述横臂与水冷电缆和电极的连接,拆除并移走所述立柱的导向轮,拆除升降缸与底座基础和液压管路的连接,将所述横臂、所述立柱和所述升降缸作为整体一同向上吊升,使所述升降缸的底部高出建筑体,吊运所述横臂、所述立柱和所述升降缸至备件修配区域;
步骤C,拆除所述升降缸与所述立柱的连接,并将新的升降缸安装到所述立柱上;
步骤D,将所述横臂、所述立柱和所述新的升降缸作为整体一同吊运,按照步骤B的吊运路径反向运回至工作位置,安装所述新的升降缸与所述底座基础和所述液压管路的连接,移回并安装所述导向轮,安装所述横臂与所述水冷电缆和所述电极的连接;
步骤E,将所述除尘罩移回至工作位置。
优选地,在上述方法中,在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
将电极从钢包中提升出来,开走载有所述钢包的钢包车,使所述钢包离开所述电极的正下方区域。
优选地,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A具体为:
通过行车吊走横臂上方的除尘罩,使所述除尘罩工作时的覆盖区域呈敞口状态。
优选地,在上述方法中,在所述步骤B和/或所述步骤D中,采用行车实施吊运。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更换精炼炉电极升降缸的方法中,首先移走横臂上方的除尘罩,增大作业空间,然后将横臂、立柱和升降缸作为整体一同进行吊运,等吊运到备件修配区域后,用新的升降缸把旧的升降缸换下,最后把横臂、立柱和新的升降缸整体回装到原始位置(即工作位置),并把除尘罩移回。由此可见,整个更换过程克服了横臂周围作业空间狭小的弊端,省去了传统方法中耗时较为严重的横臂的拆除、安装及调整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更换升降缸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精炼炉电极系统的布置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钢包;2、电极;3、横臂;4、除尘轨道;5、除尘罩;6、水冷电缆;7、立柱;8、建筑体;9、升降缸。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74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抑制涡流卷渣转炉出钢口和转炉
- 下一篇:一种炉后脱磷的炼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