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蚕具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29890.6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2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朱烈;刘春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玖久丝绸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B08B1/04;B08B3/04 |
代理公司: | 宿迁市永泰睿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64 | 代理人: | 徐晓燕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蚕茧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蚕具。
背景技术
养蚕是古代汉族人民创造的重要技艺,种桑养蚕之法相传源于皇帝的妻子嫘祖。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熟蚕→蚕蛾共需40天时间。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样子有点像蚂蚁所有叫蚁蚕。蚕宝宝到了五龄末期,就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食叶慢慢停食,体驱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这样的茧为熟茧,熟茧通常放置在蚕具上,之后蚕便吐丝结茧了,上簇5天左右就开始变成蛹;现有的蚕具,有用竹子、秸秆编制而成,也有用纸板制作而成的方格簇,采用竹子、秸秆编制的蚕具使用一段时间需要对其进行清洗,目前的清洗方式主要采用人工对其进行清洗,由于目前对于养蚕专业户来说,使用蚕具较多,人工清洗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移动,不需要人工进行清洗的蚕具,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清洗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途径来实现的:
一种蚕具,包括水池、壳体,所述壳体为敞口四方体,壳体前侧开设有方形孔,方形孔上盖和有盖,壳体上方焊接有水池,水池与壳体之间形成空腔,在空腔中设置有n塑料套,在n塑料套内的壳体上设置电机,电机包括轴,轴穿出n塑料套伸入水池中,在轴上设置圆形清扫辊,在壳体上方前后两侧均设置n形支撑柱,在两n形支撑柱之间的上方设置有三根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在第一支杆的下方设置有电动升降杆A,电动升降杆A下方设置有不锈钢圆杆A,在第三支杆的下方设置有电动升降杆B,电动升降杆B的下方设置有不锈钢圆杆B,在不锈钢圆杆A与不锈钢圆杆B之间设置有蚕框,在第一支杆的上方设置有蓄电池,蓄电池通过电线分别与电动升降杆A和电动升降杆B相连,在电线上设置有按钮,在第二支杆下方设置电动升降杆C,电动升降杆C下面设置有电机A,电机A通过转轴与圆形清扫辊A相连。
所述蚕框用竹子编制而成。
所述蚕框形状为四方形或圆形。
所述水池材质为不锈钢。
所述圆形清扫辊包括圆形的套筒,套筒内设置内螺纹,套筒外套结有毛刷,所述轴上设置有外螺纹,轴的外螺纹与套筒中的内螺纹配合。
所述圆形清扫辊A与圆形清扫辊相同,所述转轴与轴相同。
所述壳体底部还设置带有滚轮的支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移动、不需要人工进行清洗,人工劳动强度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圆形清扫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池,2、壳体,3、方形孔,4、盖,5、n塑料套,6、电机,7、轴,8、圆形清扫辊,9、n形支撑柱,10、第一支杆,11、第二支杆,12、第三支杆,13、电动升降杆A,14、不锈钢圆杆A,15、电动升降杆B,16、不锈钢圆杆B,17、蚕框,18、蓄电池,19、电线,20、按钮,21、电动升降杆C,22、电机A,23、转轴,24、圆形清扫辊A,25、套筒,26、毛刷,27、带有滚轮的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玖久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玖久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98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喂养除沙轨道式智能桑蚕养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提高产量的蚕饲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