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处理超时的通用处理方法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29718.0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99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熊明强;潘仁胜;高林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8 | 分类号: | G06F9/48;G06F1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张施露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处理 超时 通用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超时的通用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回调类、包装类、控制类;获取控制类的实例并启动监控线程;业务数据处理获得所需的回调类并产生回调实例;获取包装实例;开始时,为包装实例指定延时时长,判断业务数据处理执行耗时是否大于延时时长,为否,则业务数据处理执行完成,将包装实例从队列移除,为是,则监控线程获取到回调实例,并且调用回调函数。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处理超时的通用处理方法,具有以下优点:能够节省超时检测管理监控线程的开销,节约服务器的CPU、内存等资源。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超时的通用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业务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处理超时的通用处理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软件系统中,使用TCP/IP协议进行业务数据处理、时间复杂度高的业务处理等有时效性的业务场景中,必须要能够针对业务数据处理的耗时做控制。这种控制可能存在于整个业务处理的各个重要环节,因此就需要针对这些环节的数据处理耗时有自己的超时检查机制。现有的超时检测逻辑缺乏规范,每个业务数据处理都需要各自构建自己的超时检测线程,随着业务数据处理环节的增多,软件系统中的超时检测线程也增多,这不利于软件工程的管理,同时也会更多消耗服务器的CPU、内存等资源。
因此需要一种数据处理超时的通用处理方法与装置,能够节省超时检测管理监控线程的开销,节约服务器的CPU、内存等资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需要能够节省超时检测管理监控线程的开销,节约服务器的CPU、内存等资源,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超时的通用处理方法与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超时的通用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构建回调类,回调类包含回调函数;
构建包装类;
构建控制类,控制类包含队列,操作队列的take()方法、put()方法和remove()方法,以及监控线程;
S20:获取控制类的静态实例,并且启动监控线程;监控线程调用队列的take()方法;
S30:业务数据处理类通过继承回调类并且实现回调函数来获得业务数据处理类所需的回调类;
S40:根据步骤S30产生的回调类,产生回调实例;
S50:将回调实例传入包装类来获取对应的包装实例;
S60:当业务数据处理类开始时,为包装实例指定延时时长,并将包装实例放入队列,若业务数据处理类执行耗时不大于延时时长,进行到步骤S80,若业务数据处理类执行耗时大于延时时长,进行到步骤S70;
S70:监控线程获取到回调实例,并且调用回调函数;
S80:业务数据处理类执行完成,将包装实例从队列移除。
进一步地,步骤S10中,回调类支持泛型的业务数据处理任务超时。
进一步地,步骤S60中,通过控制类的put()方法将包装实例放入队列。
进一步地,步骤S70中,监控线程通过调用队列的take()方法来获取到回调实例。
进一步地,步骤S80中,通过控制类的remove()方法将包装实例从队列移除。
进一步地,步骤S20中,还包括监控线程继续调用队列的take()方法,进行超时检测,其中,若take()方法有返回则调用返回对象的回调方法,若take()方法无返回则继续等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97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