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多层结构纳米复合颗粒的液相分散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23040.5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60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曾晓飞;李静;王洁欣;陈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K9/10 | 分类号: | C08K9/10;C08K9/06;C08K3/36;C08K3/22;C08K3/08;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 11575 | 代理人: | 张文祎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复合颗粒 多层结构 红外线阻隔 液相分散 金属氧化物 液相介质 分散体 紫外线吸收功能 可见光透过率 紫外线吸收率 掺杂氧化物 生产成本低 有机包覆层 紫外线吸收 催化性能 二氧化硅 次外层 最外层 里层 制备 沉淀 合成 中层 | ||
1.一种含有多层结构纳米复合颗粒的液相分散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层结构纳米复合颗粒及液相介质;所述多层结构纳米复合颗粒的里层为具有红外线阻隔功能的掺杂氧化物,中层为具有紫外线吸收功能的金属氧化物,次外层为具有降低金属氧化物催化性能的二氧化硅,最外层为有机包覆层;所述多层结构纳米复合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液相介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有多层结构纳米复合颗粒的液相分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及有机包覆层的质量比为1:(0.1-0.33):(0.1-0.25):(0.01-0.1),颗粒尺寸为5-1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有多层结构纳米复合颗粒的液相分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里层的掺杂氧化物包括掺杂氧化锡、掺杂氧化钒、钨青铜类化合物、钼青铜类化合物、钨钼青铜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含有多层结构纳米复合颗粒的液相分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氧化锡中的掺杂元素选自铟、锑、钛、锌、钨、铁、银、铂中的一种或多种,掺杂元素与氧化锡中锡的摩尔比为0.01-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含有多层结构纳米复合颗粒的液相分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元素与氧化锡中锡的摩尔比为0.1-0.5: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含有多层结构纳米复合颗粒的液相分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氧化钒中的掺杂元素选自钨、镁、铝中的一种或多种,掺杂元素与氧化钒中钒的摩尔比为0.01-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含有多层结构纳米复合颗粒的液相分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元素与氧化钒中钒的摩尔比为0.1-0.5:1。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含有多层结构纳米复合颗粒的液相分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钨青铜类化合物、钼青铜类化合物或钨钼青铜类化合物中的掺杂元素选自锂、钠、钾、铷、铯、镁、钙、锗、锡、铝、镓、铟、银、金、钛和锆中的一种或两种,掺杂元素与钨和/或钼总量的摩尔比为0.01-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含有多层结构纳米复合颗粒的液相分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元素与钨和/或钼总量的摩尔比为0.1-0.5: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有多层结构纳米复合颗粒的液相分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的金属氧化物包括氧化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含有多层结构纳米复合颗粒的液相分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锌中包括掺杂氧化锌,掺杂元素选自铝、钙、镓、镉、铈、铜、铁、镁、锡、锑、银、钛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掺杂元素与氧化锌中锌的摩尔比为0.001-1: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含有多层结构纳米复合颗粒的液相分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元素与氧化锌中锌的摩尔比为0.001-0.5:1。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含有多层结构纳米复合颗粒的液相分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钛中包括掺杂氧化钛,掺杂元素选自锌、钴、铁、锡、镧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掺杂元素与氧化钛中钛的摩尔比为0.001-0.5:1。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含有多层结构纳米复合颗粒的液相分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元素与氧化钛中钛的摩尔比为0.001-0.3:1。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有多层结构纳米复合颗粒的液相分散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介质选用水、乙醇、乙二醇、异丙醇、苯甲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丁酮、甲苯、二甲苯、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四氢呋喃、正己烷、环己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304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