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WiFi热点中继设备的人员分布侦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21999.5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0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郭勇;阴明;钟晓玲;赵蕾莛;钱宇;陈俊杰;刘小洪;张忠元;袁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64/00 | 分类号: | H04W6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wifi 热点 中继 设备 人员 分布 侦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WiFi热点中继设备的人员分布侦查方法,用于在震后废墟中实现被困人员快速定位。该方法通过多WiFi热点中继设备同时侦查被困人员携带手机WiFi信号,将各个热点中继设备侦查到的手机MAC地址发送给中心计算平台,中心计算平台通过多热点中继设备协同人员分布区域侦查算法和小区域相对位置坐标算法对九个WiFi热点中继设备提供的数据进行联合处理,确定待侦查区域中人员分布。该方法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可侦查面积,在救援中可节约侦查时间。同时,实现该方法的设备具有低功耗、易携带、低成本等特性,可以快速大量的装备给救援人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机WiFi信号识别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WiFi热点中继设备的人员分布侦查方法。
背景技术
地震、矿井坍塌和滑坡等灾害易导致人员被压埋在废墟之中。被困人员分布侦查是进行有效救援的前提条件,为了能够更好地对被困人员分布进行侦查,一些侦查方法已被开发出来。光学侦查法主要是利用由蛇眼、探测杆、微型显示终端等部分构成的光学生命探测仪进行。在使用时,仪器需要探测杆伸入废墟,使用空间狭小,探测深度受限,受蛇眼光线强度、废墟遮挡、幸存者有效光信号微弱等因素限制,探测区域非常有限,且蛇眼在废墟中游走容易损坏。在实际救援现场中,被困人员位置只能逐区域寻找,费时费力,效率低,对救援现场环境要求高,不能进行大面积搜救,探测速度较慢。红外侦查法是通过探测人体辐射的红外线确定被困人员位置,物体根据温度不同发出不同波长的红外线,红外生命探测仪对探测到的红外线进行成像,直接得到被困人员的位置。在震后搜救中,由于废墟基本由建筑材料构成人体辐射的红外线穿透性差,因此在震后复杂的环境下误差较大,不能进行大面积搜索,需要近距离操作,不能保证救援人员安全。雷达侦查法是对地发射电磁波,将反射回的电磁波进行成像,根据成像结果估计被困人员位置。该方法能耗较大,在救援现场没有足够的电源供应,实际操作时,救援人员需要拿着雷达进行搜索,搜索效率较低。音频侦查法是通过检测废墟下被埋人员发出的声音信号确定其位置。目前,有利用高灵敏度振动传感器检测声音信号的,也有通过向废墟投射麦克风探测人员位置的。在实际使用时,受救援现场噪声干扰影响比较大,使用受限,可靠性低,不能进行大面积搜救,探测速度慢。CO2气体侦查法是通过检测狭小空间内的CO2气体浓度来探测人员位置。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将带有传感器的导管伸入废墟缝隙中,平均探测一个缝隙需要1~3分钟,时间长,误差大,不能进行大面搜索,探测速度慢。心跳电磁波生命侦查法是通过检测人体心跳时发出的微弱电磁波来搜寻被困人员,在实际救援现场,受救援人员的心跳干扰误差大,灾后废墟环境复杂,探测能力受限。总的来说,现有被困人员分布侦查方法大多是单点侦查的形式,侦查效率较低。而对于救援来说,侦查效率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高效的被困人员分布侦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能提高单位时间的可侦查面积,在救援中可节约侦查时间,实现设备具有低功耗、易携带、低成本等特性,可以快速大量的装备给救援人员的基于多WiFi热点中继设备的人员分布侦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基于多WiFi热点中继设备的人员分布侦查方法,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废墟处选择一九宫格区域,每个宫格中心布设一WiFi热点中继设备,每个WiFi热点中继设备可探测圆形区域半径为r,任意相邻两个WiFi热点中继设备间的距离为a,调整探测区域的大小,使r=a,九个WiFi热点中继设备均无线连接同一个中心计算平台,与中心计算平台无线通信;
(2)对九个WiFi热点中继设备按顺序从一号到九号编号,左上角为一号,右下角为九号,九个WiFi热点中继设备可探测圆形区域相交重叠,共分为40个小区域,且以五号WiFi热点中继设备中心为原点,建立四象限坐标系,计算各小区域的相对位置坐标,
(3)开启WiFi热点中继设备,侦查周围手机WiFi信号,获取其MAC地址,并分别将自己侦查到手机的MAC地址发送给中心计算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19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管定位卡具
- 下一篇:一种低噪音伺服驱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