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无污染的银锭浇铸脱氧剂及其脱氧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21324.0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61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宋幸福;李伟;程春喜;王建新;宁瑞;杨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9/10 | 分类号: | C22B9/10;C22B11/00;C22B30/06;C01B19/02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瞿晖 |
地址: | 43500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氧 熔化 浇铸 银粉 脱氧剂 坩埚 小麦高筋面粉 浇铸模具 中频炉 成银 银锭 快速升温 电银粉 坩埚口 后向 铺撒 去渣 炭黑 银液 对准 面粉 应用 | ||
一种高效无污染的银锭浇铸脱氧剂及其脱氧方法,所述脱氧剂为小麦高筋面粉,所述脱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熔化:将电银粉置于坩埚中,将坩埚置于100KW的中频炉中熔化,大功率快速升温至1050℃,此时银粉开始熔化成银液,待银粉重量达到浇铸重量将中频炉的功率调至80KW;(2)脱氧:银粉全部熔化成银液后向坩埚中加入小麦高筋面粉,所述面粉的加入量为银粉重量的0.42‑1.67%,铺撒厚度为15‑20mm,脱氧时间为6‑20min,脱氧完成后去渣;(3)浇铸:将坩埚口对准浇铸模具口,将银液浇铸至温度为250‑300℃且熏上一层炭黑的浇铸模具中;本发明具有成本低,脱氧时间短,脱氧效率≥98%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贵金属浇铸工艺改进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银锭浇铸脱氧剂及其脱氧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主要冶炼厂处理铜阳极泥的现行生产流程主要是采用火法熔炼-电解或湿法提取-电解工艺。电解工艺是从铜电解阳极泥中回收金银,主要工艺流程为:阳极泥经过硫酸化焙烧、浸出脱铜,再经过氯化分金和亚硫酸钠分银得到粗银粉,粗银粉经过火法吹炼成为银阳极板,再经过电解精炼生产出符合国标的银锭。银锭浇铸工艺由四道流程构成,即电银粉经中频炉进行熔化吹炼,吹炼完成后加入造渣试剂进行氧化造渣,反应完成后加入脱氧剂进行脱氧,最后浇铸成银锭。由于银自身的特性,在熔融状态容易吸收自身体积37倍的氧,如果不脱氧或者脱氧不完全,就会导致银锭表面有气孔和内部疏松的现象,是导致浇铸过程中影响银锭物理规格合格率的主要原因。
传统的脱氧过程是在造渣反应完成后,加入木炭作为脱氧剂,但是木炭作为脱氧剂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木炭作为脱氧剂使用时,1100℃时碳仍以固体形式存在,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部分碳颗粒会在浇铸坩埚和银熔体的交界面夹杂,导致除渣时难以彻底清理干净,从而进入银锭,影响银锭质量。
(2)当搅拌脱氧完成后,在后续的银锭浇铸过程中,浇铸人员要不断观察银熔体的色泽,需要经常将熔体表面的木炭层拨开以便观察;由于木炭在高温熔体表面的流动性较差,木炭层拨开后不能快速地封闭熔体表面,导致部分氧气又溶于银锭中,使银锭易发生含氧超标的问题。
(3)木炭粉尘量大,工作环境恶劣,粉尘飞扬严重,可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并且使用木炭作为脱氧剂的脱氧反应时间长,电能损耗严重,导致生产成本高。
鉴于木炭在银锭浇注中作为脱氧剂存在的上述问题,开发一种高效无污染的银锭浇铸脱氧剂及其脱氧方法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木炭作为脱氧剂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效无污染的银锭浇铸脱氧剂及其脱氧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具有成本低,脱氧时间短,脱氧效率高达98%以上等优点,解决了银锭表面光洁度不够、内部组织疏松和比重降低等缺陷,同时避免了银锭后期机械加工压延、拉丝过程中易造成裂纹和其他缺陷。
本发明的一种高效无污染的银锭浇铸脱氧剂,所述脱氧剂为小麦高筋面粉。
优选地,本发明中所述小麦高筋面粉的粒径为80-100目。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所述小麦高筋面粉中面筋质以湿基计≥30%,蛋白质以干基计≥12.2%,灰分以干基计≤0.70%,含砂量≤0.02%,磁性金属物≤0.003g/kg,符合国标GB/T8607-88中一等高筋小麦面粉的技术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13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费托合成粗产品的分离方法
- 下一篇:自动化点胶锁螺丝装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