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风扇及应用该散热风扇的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11650.3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2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怀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饶智彬 |
地址: | 201613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风扇 应用 电子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风扇,包括:第一壳体,设有第一腔体;第二壳体,设有第二腔体;连接组件,连接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以将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成封闭回路,封闭回路灌满热交换介质;以及感应组件,包括可转动地设于第二壳体外的第一感应件和可转动地设于第二壳体内的第二感应件,第一感应件设有第一磁性组件,第二感应件设有第二磁性组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应用上述散热风扇。上述散热散热及应用该散热风扇的电子装置利用热交换介质吸热并驱动第二感应件转动,设于第二感应件上的第一叶片随之转动而达到散热目的。本发明通过热交换液吸热和第一叶片散热,散热效果好;无需电机,噪音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风扇及应用该散热风扇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很多电子产品,特别是高功率、需要长时间工作的电子产品,比如电脑、路由器等,在工作时主板上的电子元件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不及时排出电子产品外,则会造成电子产品内部温度过高,从而可能导致主板上的电子元件工作异常,甚至失效。
目前,电子产品的散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散热片自然散热,另一种是风扇强制对流散热。散热片自然散热是将不同形状的铝挤型散热片和散热膏贴在电子元件上,通过散热膏和散热片传导电子元件散热的热量来降低电子元件的温度,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但是这种散热方式的散热功率小,散热膏易老化从而影响散热效果。风扇强制对流散热是将风扇和散热片搭配使用,先利用散热传导电子元件散发的热量,再通过风扇产生气流将散热片表面的热量带走,但是这种方式成本高,噪音大,风扇因工作温度高而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以及噪音低的散热风扇及应用该散热风扇的电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风扇,包括:
第一壳体,设有第一腔体;
第二壳体,设有第二腔体;
连接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并将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成封闭回路,所述封闭回路灌满热交换介质;以及
感应组件,包括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外的第一感应件和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感应件,所述第一感应件设有第一磁性组件,所述第二感应件设有第二磁性组件;
当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所述热交换介质吸热膨胀时,所述热交换介质沿着所述封闭回路流动,并驱使所述第一感应件转动,所述第一磁性组件与所述第二磁性组件相互作用以使所述第二感应件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呈空心圆柱状,其两端设有支架,所述支架设有轴孔;所述第一感应件为转轴,其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两端的所述轴孔;所述第二感应件为空心柱体,其端部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感应件通过所述通孔可转动地套接于所述第二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设有多个散热片,所述第二感应件外侧设有多个第一叶片,所述多个第一叶片与所述多个散热片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性组件包括第一磁性体和第二磁性体,所述第一感应件设有至少一叶片组,所述叶片组包括第二叶片和第三叶片,所述第一磁性体和所述第二磁性体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叶片和所述第三叶片;所述第二磁性组件包括第三磁性体和第四磁性体,所述第三磁性体和所述第四磁性体设于所述第二感应件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性体、所述第二磁性体、所述第三磁性体以及所述第四磁性体均为磁铁,所述第一磁性体和所述第三磁性体的磁性相反且两者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磁性体和所述第四磁性体的磁性相反且两者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管和第二连管,所述第一连管设有第一连接端和输入部,所述第二连管设有第二连接端和输出部,所述输入部和所述输出部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壳体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16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