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设备工作方法以及制冷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10164.X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7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晨;朱啟武;孟庆飞;刘翔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1/02 | 分类号: | F25D11/02;F25D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设备 工作 方法 以及 | ||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关于一种制冷设备的工作方法,其包括:基于蒸发器温度来控制储藏室的制冷。基于蒸发器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蒸发器温度来控制制冷的开始,由于蒸发器温度传感器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产生误判,能够更准确反映储藏室内的真实制冷需求。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关于一种按照上述方法工作的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制冷设备的工作方法以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冰箱具有多个储藏室且各储藏室的温度可独立控制是已知的。例如不同的储藏室分别具有各自的开机温度和停机温度,控制器基于所检测的储藏室温度和相应的开机温度/关机温度来判断是否运行压缩机以冷却对应的储藏室。但由于各个间室的温度设定和负载不同,可能造成压缩机为了给不同间室制冷而频繁开停机,例如,压缩机可能刚停止运行一小段时间又需要再次运行给其他间室制冷,这使压缩机的耗电量比较大,降低冰箱的能效,也会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制冷设备工作方法以及适于实施该工作方法的制冷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关于一种制冷设备的工作方法,其包括:基于蒸发器温度来控制储藏室的制冷。
制冷设备储藏室的制冷一般是基于储藏室内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进行控制的,但由于储藏室经常会被打开,导致温度传感器因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而测得的温度瞬间升高,不能反应储藏室内的真实温度,导致压缩机会错误地开机对储藏室进行制冷。而基于蒸发器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蒸发器温度来控制制冷的开始则能解决上述问题,蒸发器温度传感器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产生误判,能够更准确反映储藏室内的真实制冷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蒸发器温度来控制储藏室的制冷包括:判断蒸发器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一预设的蒸发器的开机温度。
本发明所述蒸发器的开机温度是指该对储藏室进行制冷时蒸发器的开机温度阀值,即在压缩机停机时、当该蒸发器的温度达到该温度阀值时,控制器可以确定该储藏室具有制冷需求而应当运行压缩机以冷却该储藏室。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相同的设定条件下,储藏室启动制冷的蒸发器开机温度可以是恒定的,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储藏室启动制冷的蒸发器开机温度还有可能基于一些条件而调整,例如控制器可基于环境温度而调整蒸发器开机温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蒸发器温度以及同时基于储藏室温度来控制储藏室的制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蒸发器温度以及同时基于储藏室温度来控制储藏室的制冷包括:判断蒸发器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一预设的蒸发器的开机温度以及同时判断储藏室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另一预设的储藏室的开机温度。
由于单独基于储藏室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储藏室温度来控制储藏室的制冷容易出现误判,所以在本实施例中,为解决该误判,储藏室启动制冷需求时优选的是同时考虑储藏室温度和蒸发器温度两个因素,即只有在储藏室温度传感器检测的储藏室温度大于或等于储藏室开机温度并且蒸发器温度传感器检测的蒸发器温度大于或等于蒸发器开机温度时,储藏室的制冷才会被启动。如此,其一是避免误判,压缩机不会错误开机而对储藏室进行制冷,不会出现储藏室内的过度制冷;其二是避免蒸发器上的霜很厚的情况下依然进行制冷,不会出现制冷效率低而浪费能耗的情况。
本发明所述储藏室的开机温度是指该储藏室的开机温度阀值,即在压缩机停机时、当该储藏室的温度达到该温度阀值时,控制器可以确定该储藏室具有制冷需求而应当运行压缩机以冷却该储藏室。一个储藏室的开机温度通常与该储藏室的设定温度相关。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相同的设定条件下,储藏室的开机温度可以是恒定的,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储藏室的开机温度还有可能基于一些条件而调整,例如控制器可基于环境温度而调整储藏室的开机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01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