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算法的身份验证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6654.2 | 申请日: | 2017-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99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黄欢;赵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荆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0 | 分类号: | G06F21/60;G06F21/56;G06Q20/40;G06Q20/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官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物 识别 算法 身份验证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算法的身份验证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综合对生物识别算法进行验证的第一验证结果和对待识别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的第二验证结果,对待识别用户是否身份验证通过做出判断。对生物识别算法的验证避免了通过对算法本身进行更改,或者在算法内植入不安全的代码,从而导致身份验证过程出错或者用户身份信息被盗取的情况,保证了对待识别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的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由于本实施例采用生物特征进行识别,生物特征所构成的识别过程相较于密码更为复杂,提高了交易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电子产品技术和生物识别领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算法的身份验证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信息安全形势变得日益严峻,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信息安全要求越来越急切。目前移动支付正非常炎热的展开,通过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随身的进行个人的金融服务,可以很好的享受着查询、转账、缴费、支付、交易、买卖等,这种便利性使得互联网正越来越受到欢迎。由于移动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与银行系统等进行连接,且金融服务仍然以密码方式为主的安全认证,很容易造成密码丢失或被盗,所以带来的风险仍然非常的高。
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移动支付手段以移动APP客户端的第三方支付为主,主要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另外还有部分扫码支付、声波支付或者近场支付等。在这些支付中,安全威胁主要包括信息被窃取,信息被篡改、身份被假冒或交易行为被否认等。而社交帐号、木马病毒、钓鱼网站为欺诈主要手段风险形势严峻,所以无论采用静态密码验证还是采用短信动态安全验证,都不是一种更好的安全验证环节。移动终端目前的安全认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APP上的密码认证方式,还有一种是移动终端的中央处理器芯片的密码认证方式。
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互联网交易过程中,社交帐号、木马病毒、钓鱼网站等欺诈手段会使得交易过程中的信息被窃取,信息被篡改、身份被假冒或交易行为被否认,交易过程的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的互联网交易过程中,社交帐号、木马病毒、钓鱼网站等欺诈手段会使得交易过程中的信息被窃取,信息被篡改、身份被假冒或交易行为被否认,交易过程的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算法的身份验证的方法,包括:
接收包含待识别用户的预设生物特征的图片;
对预先存储的生物识别算法进行验证,得到第一验证结果;
根据所述图片,采用所述生物识别算法对所述待识别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得到第二验证结果;
若所述第一验证结果和所述第二验证结果均为验证通过,则判定对所述待识别用户的身份验证通过;
其中,所述预设生物特征为所述用户的虹膜特征、脸部特征或者指纹特征。
可选地,所述对预先存储的生物识别算法进行验证,得到第一验证结果包括:
获取所述生物识别算法中所有经过加密处理的目标代码对应的加密信息;
针对每一所述加密信息,将所述加密信息传输至预先设定的加密芯片中,在所述加密芯片中对所述加密信息进行验证;
若对每一所述加密信息的进行验证的结果均为验证通过,则判定所述第一验证结果为验证通过,否则,判定所述第一验证结果为验证不通过。
可选地,所述针对每一所述加密信息,将所述加密信息传输至预先设定的加密芯片中,在所述加密芯片中对所述加密信息进行验证,包括:
针对每一所述加密信息,将所述加密信息传输至预先设定的加密芯片中,采用预设加密算法对所述加密信息进行运算,得到运算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荆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荆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66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