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接插入注水泥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02796.1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79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8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军;张新文;魏新;颜斌;李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周星莹 |
地址: | 1001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入 注水 总成 | ||
本发明涉及尾管回接固井技术领域,是一种回接插入注水泥总成,其包括注水泥器、开关孔外套、开孔套剪钉、插入筒、内关孔套、关闭座、关闭座剪钉、限位块和盲引鞋,注水泥器的下部外侧设有上环槽,在上环槽上端外侧设有上环台,开关孔外套上端设有孔套环槽,在上环槽的上部套装有开关孔外套并使上环台位于孔套环槽内,在开关孔外套的上部外侧沿圆周分布有至少一个开孔套剪钉,注水泥器与开关孔外套通过开孔套剪钉固定安装在一起。本发明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有效解决当插入筒插入回接筒后由于密封装置失效无法进行后续注水泥等后续施工作业的问题,避免上提下放管串损坏密封装置,导致密封失效,具有高效和施工安全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尾管回接固井技术领域,是一种回接插入注水泥总成。
背景技术
在油气田尾管固井施工中,采用传统的回接插入工具固井时,会因插入筒外壁上的密封装置失效,导致插入筒与回接筒之间不密封,造成插入筒插入到回接筒内憋压时稳不住压,回接固井时易出现管内留水泥塞等异常工况。为了保证固井施工质量,消除固井施工异常工况,只能将管串全部提出井内,更换管串外壁上的密封装置,再下放管串插入到回接筒内,管内外循环和管内稳压正常后再进行后续施工作业。从而延长施工时间和增大了施工作业的风险性,另外存在施工完成后插入筒下压不到位和尾管内留水泥塞的风险,不仅增加了施工后续的补救费用,又延长了完井时间,影响了固井施工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回接插入注水泥总成,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传统回接插入工具固井时因密封装置失效而上提下放管串更换密封装置而造成的材料浪费、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管内留水泥塞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回接插入注水泥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水泥器、开关孔外套、开孔套剪钉、插入筒、内关孔套、关闭座、关闭座剪钉、限位块和盲引鞋,注水泥器的下部外侧设有上环槽,在上环槽上端外侧设有上环台,开关孔外套上端设有孔套环槽,在上环槽的上部套装有开关孔外套且上环台位于孔套环槽内,在开关孔外套的上部外侧沿圆周分布有至少一个开孔套剪钉,注水泥器与开关孔外套通过开孔套剪钉固定安装在一起,上环槽的下部外侧与插入筒的上部内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在开关孔外套与插入筒之间的上环槽内安装有压缩弹簧;在插入筒外壁上设有密封装置,在插入筒下部内侧设有内环槽,内环槽内套装有能向下移动内关孔套,内关孔套上部内侧的空腔设有能够下行的关闭座,关闭座通过关闭座剪钉固定在内关孔套上部内侧的空腔内,关闭座外侧设有能使内关孔套随其下行的内卡槽,关闭座内设有投入憋压球的通道;内环槽上部内侧设有对内关孔套下行进行限位的限位块,内关孔套上至少设有一个沿圆周分布的竖直形的盲孔,盲孔内设有销轴,内关孔套上部设有一个位于盲孔底部上方的孔套凹槽,在插入筒中部内侧对应孔套凹槽位置处设有外卡槽,孔套凹槽内安装有外端位于外卡槽内的限位块;内关孔套下部内侧设有孔套环台,内关孔套外侧设有对内关孔套下行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上环台下部沿圆周分布有至少一个内外贯通的上循环孔,插入筒中部沿圆周分布有至少一个内外贯通的下循环孔,在内关孔套下部设有至少一个沿圆周分布的孔套循环孔,孔套循环孔与下循环孔位置相对应,插入筒下部固定安装有盲引鞋。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定位装置可包括定位螺钉和锁环,在内关孔套的中部外侧设有螺钉定位槽,在插入筒中部外侧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沿圆周均布的定位螺钉,定位螺钉的内端位于螺钉定位槽内,位于下循环孔下方的内关孔套下部外侧设有套环槽,套环槽内设有锁环,插入筒下部内侧设有位于套环槽下方的筒环槽。
上述密封装置可为矩形密封圈,在插入筒的外壁上设有下环槽,在下环槽的上部外侧位于下循环孔上方设有第一外环台,在第一外环台上设有至少一个竖直排列的矩形密封圈,在下环槽的下端外侧位于下循环孔下方设有第二外环台,在第二外环台上设有至少一个竖直排列的矩形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027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