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血脉瘀阻型中风的药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98716.X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9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范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文辉 |
主分类号: | A61K36/804 | 分类号: | A61K36/804;A61P9/10;A61K35/583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17 | 代理人: | 秦舜生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血脉 瘀阻型 中风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血脉瘀阻型中风的药物。
背景技术
中风,中医病名,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脑卒中,卒中等。现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本病病因较多,从临床看,以内因引发者居多。中风的发生,归纳起来不外虚、火、风、痰、气、血六端。1 .情志郁怒:五志过极,心火暴甚,可引动内风而发卒中。临床以暴怒伤肝为多,因暴怒则顷刻之间肝阳暴亢,气火俱浮,迫血上涌则其候必发。至于忧思悲恐,情绪紧张均为本病的诱因。2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可致病发,尤以酗酒诱发最烈。3 .劳累过度:《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即指人身阳气,若扰动太过,则亢奋不敛。本病也可因操持过度,形神失养,以致阴血暗耗,虚阳化风扰动为患。再则纵欲伤精,也是水亏于下,火旺于上,发病之因。4 .气候变化: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入冬骤然变冷,寒邪入侵,可影响血脉循行。正如《素问·调经论》说“寒独留,则血凝位,凝则脉不通……”。其次早春骤然转暖之时,正值厥阴风木主令,内应于肝,风阳暗动,也可导致本病发生。5 .血液瘀滞:血瘀的形成多因气滞血行不畅或气虚运血无力,或因暴怒血蕴于上,或因感寒收引凝滞,或因热的阴伤液耗血滞等,本病的病机多以暴怒血蕴或气虚血瘀最为常见。中医认为中风常因本体先虚,阴阳失却平衡,气血逆乱,痰瘀阻滞,肢体失养所致。痰瘀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痰瘀阻滞脉络而致肢体不能随意运动,久则患肢枯瘦,麻木不仁。
现有技术中治疗中风的药物较多,但大多不是很理想,如申请公布号CN 105641585 A 申请公布日2016.06.08一种中风煎方,所述合剂的组成和重量比为:川乌20-25 克、草乌18-22 克、高良姜12-18 克、细辛2-8 克、黄芪14-16 克、全蝎2-4 克、丹参9-11克、白介子4-6 克、桑寄生14-16 克、桂枝9-11 克、杜仲29-31 克;本发明的优点是祛风化痰,益气溢阳活血通络,主治急性期中风,中风恢复期。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血脉瘀阻型中风的药物,具有益气养血、逐瘀通络、通阳化气、补肾强筋功效,疗效显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该治疗血脉瘀阻型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重量份原料药制备:熟地15-30份、白芍15-30份、杜仲15-20份、桑寄生15-30份、牛膝10-15份、当归10-15份、川芎10-15份、党参15-20份、黄芪15-30份、白术10-15份、茯苓10-15份、丹参15-20份、鸡血藤15-20份、桂枝10-15份,白花蛇0.5-1条。
优选的,该治疗血脉瘀阻型中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重量份原料药制备:熟地20份、白芍25份、杜仲18份、桑寄生25份、牛膝13份、当归13份、川芎135份、党参18份、黄芪25份、白术13份、茯苓13份、丹参18份、鸡血藤18份、桂枝13份,白花蛇1条。
方中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生化气血;当归、白芍、川芎、熟地、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濡养阴血;桂枝、白花蛇温通血脉,通经活络;牛膝、杜仲、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诸方扶正固本,调理气血,从面化解因气血亏虚所致的血脉瘀阻型中风。用于治疗脑梗死,脑出血后遗症导致的口眼歪斜,言语不清,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属气血亏虚,血脉瘀阻型中风。
用法:上药按药典炮制后粉碎,过80目筛,制成水丸。每日2-3次,每次9克,温开水送服。
临床应用: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2017年,在申请人所在的医院筛选100例中风患者,年龄在39-76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所有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文辉,未经范文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87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