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洁车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96239.3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0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孙大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大亮 |
主分类号: | E01H1/00 | 分类号: | E01H1/00;E01H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11323 | 代理人: | 曾丽 |
地址: | 201107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洁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清洁机械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清洁车。
背景技术
现有清洁装置种类较多,就实用性来看,都是单一的功能,吸尘器只是吸尘功能,并不能扫地洗地,扫地机只是针对地面垃圾使用,并不能吸尘和洗地,洗地机只能清洗地面污渍,并不能清扫地面垃圾。
就现有清洁装置的使用情况来看,吸尘器只要用于生产车间的除尘,净化及工厂等打扫清洁卫生;用于收集工业生产,操作,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介质颗粒物,化学粉尘,金属碎屑,油水以及一些可回收再利用的物料等。工业扫地机主要用在工厂清洁面积比较大,地面清洁的垃圾类型大,广场,高校室外的清洁。洗地机主要用在清洁大面积工厂地面污渍。
可见,现有的清洁车存在功能单一,使用局限性大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洁车。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的清洁车存在功能单一,使用局限性大的缺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洁车,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头部的控制面板,设置在车体尾部的清水箱、集尘箱和污水箱;以及设置在车体底部的吸尘组件、喷水组件、清扫组件、垃圾箱和吸水组件;所述吸尘组件通过管道与所述集尘箱相连;所述喷水组件通过管道与所述清水箱相连,所述清扫组件出口与所述垃圾箱的入口相连接;所述吸水组件通过管道与所述污水箱相连接;
其中,所述吸尘组件根据控制面板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开始吸尘操作,将灰尘吸入集尘箱中;
和/或;所述喷水组件根据控制面板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开始喷洒操作,将清水箱中的液体喷洒至指定位置;
和/或;所述清扫组件根据控制面板发送的第三控制信号开始清扫操作,将清扫后的垃圾扫入垃圾箱中;
和/或;所述吸水组件根据控制面板发送的第四控制信号开始吸水操作,将地面的污水吸入污水箱中。
可选的,所述清洁车进一步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第一控制组件;所述第一控制组件的活动端与所述吸尘组件相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组件,用于在接收到控制面板发送的第一停止信号时,控制所述吸尘组件收缩并远离地面;用于在接收到控制面板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吸尘组件下降至预设位置,并开始吸尘操作,将灰尘吸入集尘箱中。
可选的,所述清洁车进一步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第二控制组件;所述第二控制组件的活动端与所述喷水组件相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组件,用于在接收到控制面板发送的第二停止信号时,控制所述喷水组件收缩并远离地面;用于在接收到控制面板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喷水组件下降至预设位置,并开始喷洒操作,将清水箱中的液体喷洒至指定位置。
可选的,所述清洁车进一步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第三控制组件;所述第三控制组件的活动端与所述清扫组件相连接;
所述第三控制组件,用于在接收到控制面板发送的第三停止信号时,控制所述清扫组件收缩并远离地面;用于在接收到控制面板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清扫组件下降至预设位置,并开始清扫操作,并将清扫后的垃圾扫入垃圾箱中。
可选的,所述清洁车进一步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第四控制组件;所述第四控制组件的活动端与所述吸水组件相连接;
所述第四控制组件,用于在接收到控制面板发送的第四停止信号时,控制所述吸水组件收缩并远离地面;用于在接收到控制面板发送的第四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吸水组件下降至预设位置,并开始吸水操作,将地面的污水吸入污水箱中。
可选的,所述清洁车的集尘箱的箱体外壁上设有吸尘接口;所述吸尘接口的另一端与集尘箱相连接;
所述吸尘接口,用于在所述吸尘组件与所述集尘箱之间的管道封闭时,开始吸尘操作,将灰尘吸入集尘箱中。
可选的,所述清洁车还包括:设置在车体的驾驶座位底部的触点开关;
所述清洁车在所述触点开关不导通的情况下停止工作。
可选的,所述吸尘组件包括:吸尘扒头;
和/或,所述喷水组件包括:为扇形喷水插头;
和/或,所述吸水组件包括:吸水扒头。
和/或,所述清扫组件包括:前滚刷、后滚刷和滚刷胶条。
可选的,所述车体的车头两侧设有安全滚轮。
可选的,所述污水箱的底部设有污水排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大亮,未经孙大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62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