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曝气机及增氧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95321.4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5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朱少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至道至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C02F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曝气机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增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曝气机及增 氧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导致的水体污染、水质恶化的情 况越来越严重,因此河道、湖泊、池塘中生物的生长也面临着严厉的 挑战。氧气作为维持生物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倘若不能保障 河道、湖泊、池塘里氧气的充足,水体里的生物就会出现大面积死亡 的情况,致使水质进一步的恶化。其中,太阳能增氧机作为一种能够 抑制水中厌氧菌的生长并能够及时向河道、湖泊、池塘内提供供氧的 设备,同时,利用太阳能发电还具有降低使用成本的优点,在河道治 理及水产养殖中越来越收到人们的欢迎。
现有的太阳能增氧机虽然具有上述特点,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太 阳能板的栅线一般由银或其它金属制成,并且金属的反光性能好,当 光线照射到光伏电池板上时,栅线会将一部分光反射出去,存在光能 的利用率低且发电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曝气机及增氧设备,以缓解了 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板的栅线一般由银或其它金属制成,并且金属的 反光性能好,当光线照射到光伏电池板上时,栅线会将一部分光反射 出去,存在光能的利用率低且发电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太阳能曝气机,包括增氧装置和为所述增氧装 置提供动力的太阳能供电装置,所述增氧装置包括外壳、位于所述外 壳内的循环水泵、固设在所述外壳底端的支架、用于搅动水体的叶轮 和驱动所述叶轮转动的电机,所述循环水泵、所述电机和所述叶轮由 上至下依次设置,且所述电机和所述循环水泵均与所述太阳能供电装 置电连接;
所述循环水泵上连通有喷嘴,所述喷嘴固设在所述外壳的顶端, 所述循环水泵和所述电机均与所述支架固接;
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包括栅线层和基体,所述基体由上至下依次 包括掺杂硅层、衬底硅层和电极层,所述栅线层埋设在所述掺杂硅层 内。
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位于 在所述衬底硅层和所述电极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掺杂硅层上表面设置有凹陷坑状绒面。
进一步的,所述掺杂硅层的上表面还固设有减反射膜。
进一步的,所述增氧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下方的过滤网,所 述过滤网与所述支架固接,且所述叶轮和所述电机均位于所述过滤网 内。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包括首尾连接的滤网本体和与所述滤网本 体底端固接的底盖,所述滤网本体的顶端与所述支架固接,且所述滤 网本体和所述底盖的表面均设有多个通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浮体,所述浮体周向等间距固设在所述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增氧装置还包括测氧装置,所述测氧装置包括控 制器、用于检测水中溶氧量的测氧传感器和向所述测氧传感器输送水 的吸水泵,所述太阳能检测装置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测氧装置还包括用于数据调节的显示器,所述显 示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太阳能曝气机包括用于检测水中溶氧量的氧气检测装置、用于 为水中增加氧气的增氧装置和为增氧装置提供动力的太阳能供电装 置,氧气检测装置包括用于启闭太阳能供电装置的控制器,当氧气检 测装置检测出水内氧气的氧容量过低时,此时,控制器便会启动太阳 能供电装置,太阳能供电装置能够为增氧装置提供电源动力使得增氧 装置工作,以保障水内氧气的充足进而保障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 具有使用便捷且智能化高的特点。
其中,太阳能供电装置包括栅线层和基体,基体包括由上至下依 次设置的掺杂硅层、衬底硅层和电极层,栅线层埋设在掺杂硅层内。 由于掺杂硅层与衬底硅层接触设置,即掺杂硅层与衬底硅层的接触面 形成一个P-N结,P型硅层多空穴,N型硅层多自由电子,因此在两 个硅层接触面形成了电子的浓度差,N型硅层的自由电子扩散到P型 硅层,P型硅层的空穴扩散到N区,形成一个由N型硅层指向P型硅 层的内电场,并在掺杂硅层与衬底硅层的接触界面附近形成电势差, 当光线照射掺杂硅层表面时,具有足够能量的光子能够在P型硅或N 型硅中将电子从共价键中激发,以致产生电子-空穴对,电子或空穴 在复合前,在内电场的作用下,电子移向带正电的N区,空穴移向带 负电的P区,从而电子与空穴发生分离,并且在P区与N区之间产生 一个电压,又由于栅线层埋设在掺杂硅层内,因此掺杂硅层的整个表 面均可用于吸收太阳光,通过导线将栅线层-用电器-电极层依次连 通,即可供电,从而避免因栅线层的阻挡而损失部分光能,进而能够 显著提高发电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至道至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至道至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53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