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驱动起重装置转换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4999.0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95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徐青清;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16 | 分类号: | B66D1/16;B66D1/24;B66D1/04;B66D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起重 装置 转换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双驱动起重装置转换机构,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安全性高、操作使用方便,高效省力,结构紧凑,体积小的手动/电动起重装置转换机构。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固定离合器通过增速齿轮组连接双输出轴电机,双输出轴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联接锥齿轮转换箱;设置在活动离合器上的行程开关对活动离合器工作位置进行检测,当活动离合器移动与固定离合器结合时,行程开关与活动离合器接触并反馈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锥齿轮转向箱及蜗杆减速机对传动轴方向进行两次90°改变;离合器闭合时,手动驱动扭矩通过增速齿轮组传递到双输出轴电机输入端,锥齿轮转向箱通过内置锥齿轮驱动减速机,将扭矩传递到钢丝绳卷筒实现钢丝绳收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地面维护机务工作车起重装置转换机构,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手动驱动及电动驱动双控互锁功能的起重装置转换机构。
背景技术
飞机地面维护作业需对飞机座椅、座舱盖等成品部件进行吊装,在飞机成品部件与飞机相应结合部位拆卸脱离或部件结合面装配安装时,采用手动吊装操作可确保成品部件与飞机联接部位安全脱离或安装配合到位,使操作人员对拆卸及装配飞机成品部件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及安全性;当成品部件脱离飞机联接安装面后或从成品搁置位置吊到接近飞机安装位置时即可采用电动吊装快速将部件提升、移位搁置到指定位置,达到高效省力的目的。目前飞机地面维护作业使用的吊车采用全手动卷扬机构吊车进行吊装操作,整个吊装过程效率低,人工操作费力;因此采用一种既具有手动起重机构满足部件近距离拆卸、安装工作要求,又具有电动起重机构满足部件快速升降移动工作要求的机务工作车起重机构可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安全可靠、省时省力的效果。
现有钢丝绳卷扬机构有电动卷扬机和手动卷扬机构两种类型,要实现既有手动又有电动起重功能通常在钢丝绳的一端设置电动卷扬机,在钢丝绳的另一端设置手动卷扬机构,以实现电动和手动起重操作。此技术的缺点其一是安装占位空间大;其二是当大部分钢丝绳电动收回至电动绞盘,致使卷绕在手动绞盘上钢丝绳圈数不足,则不能进行手动操作,需同时操作电动绞盘和手动绞盘重新分配钢丝绳卷绕量,确保手动绞盘具有足够圈数钢丝绳才能进行手动操作,使得操作复杂,当无电情况下不能实现全手动操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飞机维护起重吊装操作费力、效率低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安全性高、操作使用方便,高效省力,结构紧凑,体积小的双驱动起重装置转换机构,实现机务工作车手动起重吊装及电动起重吊装两种驱动方式转换,仅采用一套卷扬机构实现手动/电动双控互锁的起重吊装功能;具有安全性高、操作使用方便,高效省力,结构紧凑体积小等特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驱动起重装置转换机构,包括:设有限位机构和离合装置的手动操作机构、增速齿轮组、具有传递手动驱动扭矩功能和电动驱动功能的双输出轴电机、改变传动轴方向的锥齿轮转向箱、蜗杆减速机、钢丝绳卷筒、识别状态的行程开关和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手动操作机构的传动轴2输出端设有离合装置,转换手柄套3通过限位套筒7拉动传动轴2,使活动离合器9与固定离合器10结合/分离实现手动驱动的接通或断开,固定离合器10通过增速齿轮组11连接双输出轴电机12,双输出轴电机12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6联接锥齿轮转换箱13;设置在活动离合器9上的行程开关20对活动离合器9工作位置进行检测,当活动离合器9移动与固定离合器10结合时,行程开关20与活动离合器9接触并反馈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锥齿轮转向箱13及蜗杆减速机14对传动轴2方向进行两次90°改变,使钢丝绳卷筒15轴线与双输出轴电机12轴线平行且位于驱动双输出轴电机12上方;当离合器闭合时,手动驱动扭矩通过增速齿轮组传递到双输出轴电机12输入端,双输出轴电机12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锥齿轮转向箱13,锥齿轮转向箱13通过内置锥齿轮驱动减速机14,将扭矩传递到钢丝绳卷筒15实现钢丝绳收放。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49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绞车驱动装置
- 下一篇:2.5周定螺位等周长缠绕摩擦绞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