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93665.1 | 申请日: | 201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5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汪锋;张富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智汇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卓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8 | 代理人: | 万正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禁设备 云端服务器 门禁卡 管理终端 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 智能门禁系统 管理数据 开锁密码 用户终端 开锁 网络通信模块 读取设备 权限类型 虚拟地址 有效期限 地网络 布线 蓝牙 秘钥 转发 发送 验证 申请 管理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门禁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云端服务器、管理终端、用户终端、门禁卡和门禁设备。增加门禁设备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管理终端接收来自云端服务器的管理数据,并通过管理终端的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向该门禁设备转发该管理数据。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第二网络通信模块向向云端服务器发送申请开锁密码请求并从云端服务器获得开锁密码。用户刷门禁卡时,门禁设备通过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从门禁卡中读取设备编号、虚拟地址、开锁秘钥、有效期限和权限类型并验证该门禁卡的有效性。本发明可以使门禁设备的安装更加便捷,不需要额外地网络布线,也可以使用户通过密码、RFID、NFC、蓝牙等多种途径开锁,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小区楼宇门禁系统通常单元入口端,用户往往只能通过在单元入口端刷卡或以输入固定密码这两种方式开锁。NFC卡丢失以后或用户搬离以后仍可以使用,而固定密码可能被用户以外的其他人得知,所以这两种开锁方式的安全性不高。同时,传统的小区楼宇门禁系统难以控制用户开门的权限,如需更换NFC卡或秘钥,则需要通知所有用户,使得传统小区楼宇门禁系统管理起来非常不便。而且单元入口端通常需要通过以太网与室内端和/或专用的服务器连接,在安装时需要额外布线,使得系统布置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管理方便、布置便捷的门禁系统。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构造一种智能门禁系统,包括云端服务器、管理终端、用户终端、门禁卡和门禁设备;其中管理终端包括第一网络通信模块、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用户终端包括第二网络通信模块;门禁卡存储有相应门禁设备的设备编号、虚拟地址、开锁秘钥、有效期限和权限类型;云端服务器包括门禁设备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和密码生成模块;门禁设备包括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和唯一的设备编号,其中,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适于与第一距离通信模块以及门禁卡通信;增加门禁设备时,管理终端通过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和门禁设备的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之间的通信连接从门禁设备获取包括设备编号的设备信息,然后通过第一网络通信模块向云端服务器发送包含设备编号和门禁位置信息的增加设备请求;云端服务器的门禁设备管理模块存储来自管理终端的设备编号和门禁位置,并向管理终端发送管理数据,管理数据包括当前时间、解锁密钥;管理终端通过第一网络通信模块接收来自云端服务器的管理数据,并通过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向该门禁设备转发该管理数据;当用户使用门禁卡刷卡时,门禁设备通过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从门禁卡中读取设备编号、虚拟地址、开锁秘钥、有效期限和权限类型并验证该门禁卡的有效性;当用户申请访客密码时,用户终端通过第二网络通信模块向云端服务器发送申请开锁密码请求,云端服务器的密码生成模块根据申请开锁密码请求按照加密算法产生开锁密码,用户终端通过第二网络通信模块从云端服务器获取该开锁密码并转发给访客;当访客将开锁密码输入相应的门禁设备后,门禁设备验证该开锁密码并根据验证结果决定是否开锁。
所述申请开锁密码请求包括密码时效,所述云服务器端的密码生成模块根据密码时效按照所述加密算法计算所述开锁密码。
所述申请开锁密码请求还包括门禁设备的设备编号,所述云服务器端的密码生成模块根据所述密码时效和门禁设备的设备编号通过所述加密算法加密产生所述开锁密码。
当访客将开锁密码输入门禁设备后,所述门禁设备根据本地的当前时间和本地的所述设备编号验证所述开锁密码的有效性。
所述第一和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为近场通讯模块。
所述用户终端包括开锁秘钥以及与所述门禁设备的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通信的第三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所述门禁设备通过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通信和第三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之间的通信连接读取用户终端存储的开锁秘钥并验证开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智汇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智汇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36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