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爆弹起爆电路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2453.1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34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C15/40 | 分类号: | F42C15/40;F42C1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顾俊超 |
地址: | 2011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爆 弹起 电路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燃爆弹起爆电路及方法,包含有,起爆负载;起爆电源;与门开关单元,其用于连通或阻断所述起爆电源与所述起爆负载,所述与门开关单元具有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及大功率MOSFET控制开关;开关状态采集单元,其用于采集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及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开关状态并且输出开关状态输出信号;负载阻值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所述起爆负载的阻值大小并且输出负载阻值输出信号;以及,微处理单元,其结合所述开关状态输出信号及所述负载阻值输出信号判断是否输出起爆信号。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解决误触发概率高的问题及避免使用大容量电解电容,同时判断燃爆弹的阻值是否满足起爆条件,避免无效起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爆弹起爆电路及方法,适用于民用飞机上非多发串联燃爆弹起爆电路的设计。
背景技术
现代飞机对机载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当为了实现某功能而选用燃爆弹时,与其相关联的机构一般是在紧急情况下遵循特定的程序才可打开,且不可恢复。如果因机组人员的一个误动作而导致该机构打开,那么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在设计时就应当为防止误触发起爆而采取一系列措施。
另外,由于钝感型燃爆弹起爆需要的瞬间能量较大,对应到电路里即需要大电流短时脉冲,通常在设计时会考虑通过升压电路将供电电压升高数倍,在此电压下对大容量电解电容充电,当充电完成后,通过电容放电对负载(燃爆弹)施加大电流脉冲。因该方案对供电电源的输出电压和功率要求较低,且即使后端负载较大也可成功起爆,所以该方案较频繁地用于燃爆弹起爆电路中。但由于大容量电解电容体积大、额定耐压值低、温度特性较差、抗震能力差且内压上升可能导致漏液甚至爆炸,综合考虑上述多种因素,该方案不推荐使用于飞机设备。
总的来说,燃爆弹起爆电路因设计成防止误触发起爆,且因避免使用大容量电解电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误触发起爆且因使用大容量电解电容带来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燃爆弹起爆电路。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燃爆弹起爆电路,包含有,
起爆负载;
起爆电源,其用于提供所述起爆负载起爆电力;
与门开关单元,其用于连通或阻断所述起爆电源与所述起爆负载,所述与门开关单元具有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及大功率MOSFET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为所述与门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大功率MOSFET控制开关的栅极G相连,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为所述与门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大功率MOSFET控制开关的源极S相连,所述大功率MOSFET控制开关的漏极D为所述与门开关单元的输出端,其中,所述与门开关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接所述起爆电源,所述与门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接所述起爆负载;
开关状态采集单元,其用于采集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及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开关状态并且输出开关状态输出信号;
负载阻值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所述起爆负载的阻值大小并且输出负载阻值输出信号;以及,
微处理单元,其接收来自所述开关状态采集单元的所述开关状态输出信号及接收来自所述负载阻值检测单元的所述负载阻值输出信号,结合所述开关状态输出信号及所述负载阻值输出信号判断是否向所述与门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输出起爆信号;
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及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均处于闭合状态且所述起爆负载的阻值满足起爆条件,则所述微处理单元向所述与门开关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输出起爆信号令所述大功率MOSFET控制开关导通,使得所述与门开关单元连通所述起爆电源与所述起爆负载,实现所述起爆负载起爆。
作为一种燃爆弹起爆电路的优选方案,所述起爆负载由燃爆弹及限流电阻组成。
作为一种燃爆弹起爆电路的优选方案,所述起爆电源为飞机28V直流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24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