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减振墙的建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92324.2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7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邓珂;卢文波;严鹏;王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1/98 | 分类号: | E04B1/98;E04G2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2 | 代理人: | 肖珍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减振墙 建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爆破防护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减振墙的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拆除爆破技术因其高效经济的优点而得以广泛应用。在人口稠密、建筑物林立的市区内进行拆除爆破时,爆破产生的地震动和建筑物塌落触地振动对周边建筑和其他设施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现有的控制爆破振动的措施主要从爆源处和传播途径上入手,常用的措施为开挖减震沟。但地震波的传播特性与其传播介质紧密相关,当爆破振动通过传播介质时,传播介质不同的原结构特性将会导致其动态响应在相应持续时间、频谱、响应的衰减特性上有较大差异。一般来说,减震沟可消除30%至70%的地震波能量,但当遇到含水量大的介质时,减震沟的减振效果将大大减弱。为了更好的保护近距离建筑物和设备的安全,适用于多种地质条件的防护措施亟待提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下减振墙的建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地下减振墙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沿着沟槽轮廓钻设两排预裂孔和一排主爆孔进行爆破开挖形成破碎岩块充填的沟槽,然后将准备好的泡沫材料注入沟槽中以充填破碎岩块的空隙,使泡沫材料和破碎岩块共同构成满足抗震要求的减振墙。
上述地下减振墙的建造方法,具体实现如下:
步骤1,根据被保护对象的抗震要求,在震源和被保护对象之间布设减振沟槽并测量放线,减振沟槽的设计长度、宽度及厚度在达到防震要求的基础上力求经济安全;
步骤2,沿沟槽轮廓的近震源侧、近保护对象侧长度方向各钻设一排预裂孔,在这两排预裂孔中间钻设一排主爆孔,按照爆破网络设计要求连接各雷管并确认起爆网络安全,依次起爆近震源侧预裂孔、近保护对象侧预裂孔和主爆孔;爆破完成后,形成充填破碎岩块的沟槽;
步骤3,采用注浆设备向开挖形成的沟槽内充填泡沫材料,最终形成以破碎岩块与泡沫材料为混合充填物的地下减振墙。
上述地下减振墙的建造方法,所述主爆孔孔深超过预裂孔孔深1m~2m,装药结构采用分段装药,孔内分3~5段,每段采用不同段别的延时雷管以达到逐层起爆、逐层破碎抛掷岩块的目的。
上述地下减振墙的建造方法,所述预裂孔孔深5~30m,孔距0.6~1m,排距根据沟槽的宽度设置为1~3m。
上述地下减振墙的建造方法,所述泡沫材料采用密度低于1500kg/m3、弹性模量在700MPa以下的可降解泡沫材料。
本发明的原理是,在被保护对象和震源之间设计一定尺寸的减振沟槽,沿沟槽轮廓钻设两排预裂孔和一排主爆孔。依次起爆近爆源侧预裂孔、近保护对象侧和主爆孔。主爆孔采用分段装药的方式,利用延时雷管使得更多的岩块碎屑可以抛掷出减振墙。随后向开挖好的沟槽中注入泡沫材料,构成岩块和泡沫材料为混合充填物的减振墙。相比于传统的空气和水,减振墙内泡沫充填物密度小、弹性模量低、变形能力强。当地震波传播至减振墙时,将发生反射、绕射、相干、叠加等效应。由于减振墙中充填物的波阻抗远小于岩体的波阻抗,在减振墙处将发生全反射或少量透射,地震波能量被大量吸收,地震波衰减加速,峰值振速和主振频率明显减小。故减振墙对爆破振动和塌落振动造成的地震波阻隔和干扰效果明显,对周围有用的建筑物和设施保护效果显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减振墙中充填的泡沫材料,较传统的水、空气来说,可压缩性能强,波阻抗较小,使得地震波在减振墙处大部分能量被反射,透射能量较少,加速了地震波的衰减。
2、主爆孔采用分段装药,利用雷管延时作用将尽可能多的破碎岩块抛掷出减振墙,既增大了岩块的破碎率又减少了人工开挖的成本。
3、若减振墙内充填可降解复合泡沫材料,当一定时间过后,其可以自动降解,环保安全。
4、减振墙具有抗冲击、不透水、可压缩等性能,适用于各种地质环境中。
附图说明
图1为地下减振墙整体布局示意图;
图2为地下减振墙炮孔布置示意图;
图3为主爆孔装药示意图。
图中,1为震源,2为地下减振墙,3为泡沫材料,4为被保护对象,5为近震源侧预裂孔,6为近保护对象侧预裂孔,7为主爆孔,8为主爆孔堵塞段,9为主爆孔装药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23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道路施工隔音屏障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双向碰撞摆减振控制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