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复方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0380.2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63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陈钢;黄文柱;刘连;王志军;刘腾;彭咏波;严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市康复医学会 |
主分类号: | A61K31/122 | 分类号: | A61K31/122;A61K31/352;A61P11/00;A61P11/14;A61P11/06;A61P31/06;A61P31/16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张燕玲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呼吸道疾病 复方 药物 组合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复方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该复方药物组合物的活性成分是由重量比为1:1~1:10的大黄素和染料木素组成。该复方药物组合物可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呼吸道疾病药物中;所述呼吸道疾病包括普通咳嗽、普通咳痰、带有咳嗽和痰的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慢性或急性支气管收缩、喘鸣性婴儿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腺瘤、孤立性肺结节、肺结核、脓胸、肺脓肿、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和肺组织细胞增多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复方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咳嗽和痰是由物理或化学因素——例如冷空气,外来物质包括致病微生物、空气污染物、变应原等——引起的,并且可根据原因分类如下:1)如果喉、气管、支气管、咽、鼻旁窦和膈等中的咳嗽受体被物理化学因素刺激,所述刺激将被传至脑髓质的咳嗽中心,由此产生咳嗽反射;2)如果副交感神经系统被物理或化学因素激活,支气管的平滑肌收缩,由此可能出现诸如支气管痉挛和支气管收缩的症状;3)物理或化学因素将炎性介质等从肥大细胞中释放。去除上述因素可抑制咳嗽和痰。但是,至今为止开发的大部分药物主要是合成的化学物质,因此可引起各种副作用。开发的用于补偿这些缺陷的天然药物不能表现出对咳嗽和痰很好的抑制作用。
哮喘——一种代表性呼吸道疾病——反复而间歇性地表现为诸如呼吸困难、咳嗽和喘鸣性呼吸等的症状。哮喘可分作心源性哮喘和支气管哮喘。尽管哮喘的发生率根据国家、人种和年龄等而变化,报道称2007年在英国7.9%的成人、13.7%的儿童和9.4%的老人患有哮喘。在韩国,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和压力增大等原因,哮喘的发生率已经升高。近来,由于环境污染变得严重,哮喘的严重程度已最大化,发生哮喘的年龄变小并且症状持续时间变长。
呼吸道阻塞是哮喘的特征,其通过三步发生。具体地,支气管的平滑肌收缩,肺部粘膜变厚,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中的粘液聚积,从而成阻塞呼吸道。在这几步中,只有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可容易地恢复。在外因性(过敏性)哮喘的发生机制中,IgE非常重要,IgG部分地与之相关。IgE释放激活肥大细胞而引起超敏反应的介质,例如组胺、SRS-A、ECF-A、NCF、PAF、激肽和PGs等。内因性(非过敏性)哮喘——尽管其机制还不清楚——看起来是由自主神经介导的。对内因性哮喘患者的胆碱刺激引起一种介质(如组胺)直接通过终末器官从肥大细胞中分离,杯状细胞分泌增加,肺部血管扩张,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收缩,从而增加支气管痉挛和粘液分泌。
目前,尚未开发出根本性治疗哮喘的方法,但研制了预防痉挛和并发症的各种方法和药物;然而,它们仅仅是改善症状而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而且它们可能引起严重的副作用。为了克服已有药物的局限性,需要开发能够从根本上治疗病因并有效地改善疾病症状的新药。但是,呼吸道疾病涉及从中分离的各种白细胞、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因此仅凭单一组分化合物很难实现有效治疗。具有各种成分和作用机制的天然提取物可成为有效的药物,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基于天然药物来源的药物。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复方药物组合物;该复方药物组合物由大黄素和染料木素组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复方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复方药物组合物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复方药物组合物,该复方药物组合物的活性成分是由大黄素和染料木素组成。
所述大黄素和染料木素的重量比为1:1~1:10。
所述大黄素和染料木素的重量比为1:1~1:5。
该复方药物组合物还含有药物上可接受的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市康复医学会,未经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市康复医学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03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