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聚氨酯的双层包覆微胶囊高效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89029.1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6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曾军堂;陈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5/04 | 分类号: | C08L75/04;C08L83/04;C08K9/10;C08K5/3492;C08K5/31;B01J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聚氨酯 双层 微胶囊 高效 阻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燃剂改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聚氨酯的双层包覆微胶囊高效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PU)泡沫塑料系目前最常用的塑料品种之一,据估计全球年需求量在500万吨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是聚氨酯软泡和硬泡。PU泡沫材料在空气中极易燃烧,而且燃烧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及烟尘。因此,国外对PU泡沫材料的阻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颁布了许多有关阻燃的法规和阻燃标准。在我国,虽然还没有建立关于PU泡沫阻燃的规定,但实际上,对用于飞机、轮船、铁路车辆、汽车、其他重要行业部件、设备及某些场所的聚氨酯泡沫,近年来都提出了阻燃要求,且很多已采用了阻燃级PU泡沫。
我国阻燃剂生产厂家有50多家,品种近50余种,但专用阻燃剂不多,常用品种20~30种。虽然我国阻燃剂的总生产能力已达15万吨,但目前我国阻燃剂的发展与国外尚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阻燃剂产品的结构方面,品种少,档次低,生产企业的产量小,尚未形成大的生产规模和知名企业。国内聚氨酯泡沫使用的阻燃剂,单一品种较多,用量大,国外复合阻燃剂的研究和使用非常活跃,相关品种也比较多。为顺应阻燃的低烟雾、低毒性、无害化的发展趋势,开发高效复合阻燃剂,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赋予PU以阻燃性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对其进行结构改性,如将异氰脲酸酯结构引入PU链中,以提高材料的炭化倾向而降低其可燃性,但这种方法的应用目前是很有限的,一般仅适合于制备硬质泡沫塑料。另一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在PU配方中加入反应型或添加型阻燃剂。目前,用于PU泡沫塑料的添加型阻燃剂主要有卤系、硼系、磷系阻燃剂等,硅系阻燃剂是发展较晚的阻燃剂之一,它的开发要远远晚于卤系阻燃剂及磷系阻燃剂,但它可使阻燃复合材料拥有优异的阻燃性能、良好的加工性和满意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对环境友好而备受人们重视。作为一类新型的高分子阻燃剂,它具有高效、无毒、低烟、防滴落、无污染等优点,用作实际的阻燃时,其用量较少,从而对产品物理机械性能影响小,是无卤阻燃剂的发展趋势之一。卤系阻燃剂虽然阻燃效率高,但是在材料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和有毒有腐蚀性气体,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不利;磷系阻燃剂易溶于水,易潮解,与基体的相容性不好,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向聚合物表面迁移渗出,造成材料阻燃性能和机械性能的下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聚氨酯的双层包覆微胶囊高效阻燃剂及制备方法,能够协同阻燃,且有效避免添加型阻燃剂渗出导致阻燃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聚氨酯的双层包覆微胶囊高效阻燃剂,所述微胶囊高效阻燃剂为双层包覆结构,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包括第一芯材和包覆第一芯材的第一囊材,所述外层包括第二芯材和包覆所述第二芯材的第二囊材;所述第一芯材为有机硅系阻燃剂,第一囊材为氢氧化铝;所述第二芯材为有机氮系阻燃剂,第二囊材为酰胺化淀粉。
优选地,所述第一囊材和第一芯材的质量比为2-14:20。
优选地,所述第二囊材和第二芯材的质量比为1-10:10。
优选地,所述第一芯材和第二芯材的质量比为1-3:1-2。
优选地,所述有机硅系阻燃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倍半硅氧烷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有机氮系阻燃剂为三聚氰胺、三聚氰胺磷酸盐、三聚氰胺氰尿酸盐、磷酸胍中的一种或多种。
用于聚氨酯的双层包覆微胶囊高效阻燃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S1、向有机硅系阻燃剂中加入水、十二烷基磺酸钠和聚乙烯醇水溶液,升温至60-70℃,高速剪切分散,得混合液A;
S2、将硫酸铝溶解在水中,然后缓慢滴加到混合液A中,搅拌,调节pH至7-8,升温至60-70℃,搅拌反应2-3h,过滤,洗涤,干燥,得包覆产物B;
S3、将包覆产物B加入到含有六偏磷酸钠的水中,搅拌分散,得混合液C;
S4、将有机氮系阻燃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加入含有乙二醇的水中,搅拌分散20-30min,加入到混合液C中,搅拌反应1-2h,得混合液D;
S5、将酰胺化淀粉盐加入到混合液D中,加入乳化剂,继续搅拌分散20-30min,升高温度至80-90℃,反应2-4h,过滤、干燥,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90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快速密封成型的柔性真空袋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散热器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