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的拌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87643.4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6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典忠;达瓦;陈龙;孙亮;刘建发;韩伟;肖恩尚;石峰;娄旭峰;王海艳;周培祥;陆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9/10 | 分类号: | E01C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 |
地址: | 3017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沥青混凝土 粉尘 矿料 加热 高海拔地区 粉尘收集 出机口 铺设 粒径 制备 沥青 电机烧毁 粉尘输送 加热效率 能源损失 实时调节 实时输出 使用寿命 烟气分离 输出 | ||
1.一种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的拌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已铺设沥青混凝土的温度,确定待加热矿料的温度,通过烘干系统对矿料进行加热处理;
根据已铺设沥青混凝土的温度,确定待加热沥青的温度,通过导热油加热系统对储存在沥青罐内的沥青进行加热处理;
通过拌合楼将加热处理后的矿料和沥青进行拌合处理,以便从拌合楼的出机口处输出符合出机口温度的沥青混凝土;
其中,在对矿料进行加热处理时,通过除尘系统对烘干系统燃烧后生成的含尘含粉烟气及热矿料输送过程中产生的含粉气体进行过滤分离处理,以便分离出粒径大于或等于0.075mm的有用粉尘和粒径小于0.075mm的无用粉尘;
其中,分离出有用粉尘和无用粉尘后,通过快速输送机将有用粉尘输送至拌合楼,以便有用粉尘被拌合,而无用粉尘被实时自动输出到粉尘收集坑内,以便对无用粉尘进行化泥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用粉尘被实时自动输出到粉尘收集坑内是通过在用于收集无用粉尘的集尘箱的输出口处设置平衡开关的方法,以便输出口处有无用粉尘时,平衡开关自动打开使无用粉尘掉落到粉尘收集坑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在所述拌合楼的出机口下方设置成品料仓,以便储存从出机口输出的沥青混凝土;
通过在成品料仓的周围环设其入口与所述导热油加热系统的出口相连通的导流管道,以便将加热沥青罐后泵出的导热油引流过导流管道,利用导热油携带的热量对成品料仓加温;
通过在用于存放矿料和沥青的储料仓内设置其进液口与导流管道的出口相连通的供暖组件,以便利用从导流管道流出的导热油携带的热量对储料仓加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道外包覆用于保温的保温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输送机为用于快速且无阻碍输送所述有用粉尘的皮带输送机。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定时检测已铺设的下层沥青混凝土层的温度,确定待铺设沥青混凝土所需的出机口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检测已铺设的下层沥青混凝土层的温度包括:
在铺设完所述下层沥青混凝土层之后,检测下层沥青混凝土层的温度以获得温度数据;
根据温度数据,若下层沥青混凝土层的表层温度小于70℃,则确定将在下层沥青混凝土层上面铺设的待铺设沥青混凝土的出机口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铺设完下层沥青混凝土层之后,检测下层沥青混凝土层的温度以获得温度数据包括:
在所述下层沥青混凝土层铺设完之后,定时对下层沥青混凝土层的表层和表层以下的各间隔层进行温度检测,以便获得所述下层沥青混凝土层的表层和各间隔层在铺设后的定时温度数据;
对所述定时温度数据进行处理,以便获得关于所述下层沥青混凝土层铺设后的不同位置及不同时刻的温度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温度数据,确定将在下层沥青混凝土层上面铺设的待铺设沥青混凝土的出机口温度包括:
根据所述温度数据,获取所述下层沥青混凝土层的温降变化;
根据所述温降变化,确定将在下层沥青混凝土层上面铺设的待铺设沥青混凝土的出机口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下层沥青混凝土层的表层和表层以下的各间隔层进行温度检测包括:
沿着所述下层沥青混凝土层的深度方向将下层沥青混凝土层划分为多个间隔层;
沿着每个间隔层的径向设置多排检测点,每排检测点包括沿该间隔层轴向排布的多个检测点;
在每次对所述下层沥青混凝土层进行碾压后,对多个检测点分别进行温度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764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倍捻机上实现多股线初捻差异化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安全倒车入库的游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