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失电关阀液压站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85981.4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15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士来;陈身方;杨克洁;陈为修;周锡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伟光泵阀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20/00 | 分类号: | F15B20/00;F15B21/08;F15B19/00;F15B1/033;F15B1/26;F15B11/08;F15B13/04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黄庭松 |
地址: | 325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失电关阀 液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失电关阀液压站,包括储油箱、执行油缸、前置主进油路及蓄能器,所述前置主进油路包括依次连通的电动油泵、主进油单向阀及前进油管路,蓄能器连通至前进油管路;前进油管路依次通过第一进油电磁阀及第一进油单向阀连通至第一油腔,第二油腔通过第一回油路连通至储油箱;前进油管路依次通过第二进油电磁阀、第二进油单向阀及后置单向阀连通至第二油腔,的第一油腔通过第二回油路连通至储油箱。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利用执行油缸的动作来实现状态切换,从而对外部设备进行开、闭控制,当断电时,可自动调整执行油缸的状态、对外部设备进行关闭,能有效保障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压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失电关阀液压站。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蓄能式液压站一般是采用单液压油路和双液压油路控制回路,用以切换外部设备的打开、关闭状态。现有的蓄能式液压站,虽说都可以关闭或紧急关闭设备,但前提都是在控制室有电的情况下才能操作,一旦由于天气原因、电路故障等突发原因断电时,会导致设备不能及时关闭,造成事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能利用执行油缸的动作来实现状态切换,从而对外部设备进行开、闭控制,当断电时,可自动调整执行油缸的状态、对外部设备进行关闭,能有效保障安全性的失电关阀液压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失电关阀液压站,包括储油箱及执行油缸,执行油缸具有第一油腔及第二油腔,还包括
前置主进油路及蓄能器,所述前置主进油路包括依次连通的电动油泵、主进油单向阀及前进油管路,电动油泵的进口端与储油箱连通,电动油泵的出口端与主进油单向阀连通,蓄能器通过蓄能管路连通至前进油管路;
所述前进油管路依次通过第一进油电磁阀及第一进油单向阀连通至执行油缸的第一油腔,执行油缸的第二油腔通过第一回油路连通至储油箱,第一回油路包括第一回油电磁阀;
所述前进油管路依次通过第二进油电磁阀、第二进油单向阀及后置单向阀连通至执行油缸的第二油腔,执行油缸的第一油腔通过第二回油路连通至储油箱,第二回油路包括第二回油电磁阀;
第一进油电磁阀及第一回油电磁阀为常开式电磁阀,第二进油电磁阀及第二回油电磁阀为常闭式电磁阀。
作为优选,还包括手动进油路,所述手动进油路包括依次连通的手动油泵、手动油路单向阀及手动油路进油管,手动油泵的进口端与储油箱连通,手动油泵的出口端与手动油路单向阀连通,手动油路进油管与前进油管路连通。
作为优选,还包括手动油路压力表,手动油路压力表通过第一检测管路连通手动油路进油管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回油路还包括第一回油流量调节阀及执行回油流量调节阀,执行油缸的第二油腔、执行回油流量调节阀、第一回油电磁阀、第一回油流量调节阀及储油箱依次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回油路还包括第二回油流量调节阀,执行油缸的第一油腔、第二回油电磁阀、第二回油流量调节阀及储油箱依次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储油箱上设有液位液温计及与外界连通的交换气口,交换气口处设有空气滤清器。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一保护管路,第一保护管路上设有压力控制器,电动油泵的出口端通过抽油前管路与主进油单向阀连通,第一保护管路一端连通抽油前管路,第一保护管路另一端与储油箱连通。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保护管路,第二保护管路上设有溢流阀,第二保护管路一端连通前进油管路,第二保护管路另一端与储油箱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手动进油路还包括电接点压力表,电接点压力表通过第二检测管路连通第二保护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伟光泵阀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伟光泵阀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59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