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转式气体发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83102.4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46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黄招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聚彩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08 | 分类号: | C22C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韩燕燕;连围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州市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气体 发泡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式气体发泡装置,包括发泡仓以及固定设置于该发泡仓上方的驱动组件,还包括铝液输出管和气体输出管,所述铝液输出管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于所述发泡仓的顶部,其内部为中空且设置,且通过开设于其上的多个出液孔与所述发泡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气体输出管贯穿所述铝液输出管且与其轴向两端面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气体输出管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面为封闭设置,该端面的上方开设有气体喷口;通过高压发泡气体将铝液进行高压输出,再经气体帘幕打散,铝液与发泡气体多次充分接触,实现铝液的气体发泡,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发泡不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泡铝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气体发泡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铝密度低、刚度高、耐腐蚀而且加工成型性好,使得铝材的应用持续增加。这种趋势在汽车工业,家用电器和建筑工业尤为明显,在这些领域对具有复杂形状和较高强度的铝材有着巨大的需求;目前,在采用熔体发泡法制备泡沫铝,其基本原理是将某种发泡剂加入熔融的铝或者铝合金中,发泡剂在高温下分解,释放气体,滞留于熔体中,凝固后形成泡沫金属。该方法生产出的泡沫铝孔洞间相互独立,可用作吸音缓冲材料,但其缺点是气孔分布均匀性差,操作困难,生产不可控。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520070669.8所公开的一种发泡铝保温炉料槽传动及搅拌装置,包括出入口辊道钢结构、出入口导向辊组、炉床钢结构、出入口炉门及传动装置、炉床耐火保温衬、热电偶测温装置、加热元件、炉底辊道组、发泡槽、搅拌桶、防爆口、链轮旋转装置、传动机构、炉床膨胀装置和炉床。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炉底辊组带有链轮升降装置,利用炉底耐火砖支撑发泡槽,当完成发泡后发泡铝液流入发泡槽中,此后炉底辊组到工作位正常运转,另一已预热的发泡槽运行到发泡工位,等待发泡,保证了发泡工作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在搅拌桶中利用链轮旋转装置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完成发泡剂与铝液的搅拌,保证了发泡剂的充分发泡和气泡在铝液中均匀分布。
上述方案中发泡采用高速旋转搅拌,实现发泡剂与铝液的搅拌,发泡剂在高温下分解,释放气体,于熔体中形成气泡,旋转搅拌带动熔体,进而形成离心力,熔体于搅拌桶壁形成压力,降低熔体中气泡含量,同时气泡由于熔体中的压力不同而向上运动,故现有技术中的发泡熔体中上部气泡占有率远大于下部,造成气泡部分不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高压发泡气体将铝液进行高压输出,铝液再穿过气体帘幕,铝液进行发泡气体高压注入及充分接触,实现铝液的均匀发泡,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发泡不均的问题。
一种旋转式气体发泡装置,包括发泡仓以及固定设置于该发泡仓上方的驱动组件,还包括:
铝液输出管,所述铝液输出管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于所述发泡仓的顶部,其内部为中空设置,且通过开设于其上的多个出液孔与所述发泡仓的内部相连通;
气体输出管;所述气体输出管贯穿所述铝液输出管且与其轴向两端面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气体输出管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面为封闭设置,该端面的上方开设有气体喷口;
处于气体输出管内部的发泡气体经开设于其上的多个气体压缩口压缩处于铝液输出管内部的铝液,经出液孔喷出,形成液体流线,驱动组件带动气体输出管转动,液体流线呈螺旋状流落并穿过由气体喷口喷出气体所形成的气体帘幕。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孔位于所述发泡仓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铝液输出管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开口朝下且呈伞形设置的挡板,该挡板下方形成气体缓存区;发明人认为该挡板可为连续型绕铝液输出管的外圆周面上设置,亦可阶段性设置,挡板设置于出液孔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孔与所述气体压缩口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孔沿所述铝液输出管的外圆周面阵列排布,且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组出液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聚彩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聚彩精密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31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