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古村落污染拦截和水体净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79798.3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6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涂保华;张晟;胡卫平;郑述隆;樊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E02B3/04;E02B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村落 污染 拦截 水体 净化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环境治理和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流域,尤其是一种古村落污染拦截和水体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很多古村落的水体疏于治理,加上岸上的雨水径流、农田退水和其它一些污水排放导致污染物质在水环境中的累积,使得水体的污染程度不断加重,水环境日渐恶化,人居环境质量也逐步下降。
现有水体治理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态修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优点和长处,也存在不足和缺陷。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日益提高,水体整治工程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开始尊重并保护河流等水体的自然风貌和生态功能,在保证水自然流动的前提下,通过采用一些复合修复技术和方法恢复水体的自然特征和生物多样性,创造出大自然中富有情趣的水边空间,实现人与水体的和谐发展。
中国专利《小流量的浑水河道改造为生态景观的清水河道的结构》(申请号:201220680574.4)公开了一种小流量的河道改造为生态景观的清水河道的生态工程结构,包括设置在浑水河道上的沉淀池、过滤池和清水河道,通过对浑水的沉淀、过滤,实现对河水的净化。该发明专利净化效果明显,但该专利存在以下缺陷:①对原河流的环境改变和扰动较大,破坏了原生态环境;②工程量较大;③生态系统单调;④与河流两岸景观的协调度较差。
中国专利《河道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可调节湿地技术》(申请号:200910015968.0)公开了一种河道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可调节湿地技术,该技术是在河道内设置高度可调的橡胶坝,在坝的上游种植植物,形成人工湿地,实现对河水的净化。该发明专利操作简便,效果显著,但该专利存在以下缺陷:①完全改变了河流的流速、流量,破坏了生物原有的生存环境;②造成橡胶坝的下游水量缺乏,甚至干涸;③橡胶坝下游的生态环境会进一步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发明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投资较少的古村落污染拦截和水体净化系统工程,既能净化水体、养护绿地,也能对一些污染进行拦截和净化,又不影响河流的正常流动,同时达到和谐统一、美化环境。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古村落污染拦截和水体净化系统包括:生态驳岸、人行道、滤岛和隔水坝。
所述生态驳岸位于整个古村落污染拦截和水体净化系统工程的上部、水体的岸上,为斜坡式结构,并与河岸平行设置,下部与水体由人行道隔开;生态驳岸的下层为防渗层,为降低造价,所述防渗层可采用素土夯实,防渗层上部为耕作层,耕作层由素土和水体淤泥混合制成;生态驳岸与所述人行道接触的一侧设有过滤墙,所述过滤墙由卵石或碎石充填而成。
所述人行道由无砂混凝土制成,与河岸平行设置。
所述的人行道与河岸之间设置有若干人行台阶,方便系统的管理和行人参观行走。
所述生态驳岸的建造按如下步骤实施:
(1)测量、计算河岸斜坡的长度、坡度,确定生态驳岸的结构;
(2))剥离施工区的表层土,剥离深度为0.5~1.2米;对剥离后的河岸斜坡进行夯实形成防渗层;
(3)施工建造人行道,所述人行道的高度和宽度根据当地地形设计,人行道下部每隔1~2米设置排水口;人行道的设计与地理地形充分结合,美化环境;
(4)沿着人行道与生态驳岸接触的墙体下部充填卵石或碎石作为过滤墙,过滤来自生态驳岸体土壤的渗滤水,防止堵塞人行道的排水口;
(5)在防渗层上充填剥离的素土,素土的充填厚度为0.2~0.4米;
(6)在素土上充填河道的淤泥,淤泥的充填厚度为0.1~0.3米;
(7)再在淤泥上覆盖剥离的素土,素土的充填厚度为0.2~0.4米。
(8)选种植物;生态驳岸选种的植物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①耐污能力强;②采用乡土物种,因土种植,因地制宜;③抗病能力强;④易于收获、便于处置;⑤根系发达,茎叶茂密;⑥以观赏为主。
所述滤岛位于水体中靠近岸的一边,两个滤岛中间为水流区,滤岛与水流区之间由透水挡墙和透水挡墙上的隔水坝分开;滤岛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滤料层,上层为土壤层;所述滤岛为矩形或弧形结构,朝向水体上游方向开口,以接纳来自上游的流水。
具体地,所述滤岛的建造按如下步骤实施:
1)测量、计算水体,确定滤岛的位置、结构;
2)对水体下部进行清淤,清出的淤泥用于建造生态驳岸的耕作层;
3)施工建造透水挡墙,所述透水挡墙的高度和宽度根据地形设计,透水挡墙墙体每隔1~2米设置排水孔;所述透水挡墙由无砂混凝土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97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生物厌氧消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养虾的水质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