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除瞬变电磁一次场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79254.7 | 申请日: | 201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6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真齐辉;底青云;薛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3/10 | 分类号: | G01V3/10;G0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74 | 代理人: | 丁清鹏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电磁 一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消除瞬变电磁一次场的装置,属于瞬变电磁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磁性源瞬变电磁的测量信号是二次场,而实际施工中,发射机在关断电流的瞬间,产生很强的一次场,该一次场直接耦合到接收线圈中,使得接收早期信号同时包括一次场和二次场的信息而无法分离。一次场的存在对二次场信号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使得早期信号无法使用,不但无法探测浅部构造的能力,同时也降低了TEM的分辨能力。
磁性源TEM要求发射机产生一个类似于瞬间阶跃的一次场源,也就是一次场在接收机中的感应电压是一个理想无穷窄的单脉冲δ(t)函数,持续时间为零。但是,实际施工中由于发射线圈电感的作用,一次场在接收机中的感应电压被大大拉宽,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几百微秒)后才消失。这必然使得基于理论响应为基础的反演结果带来误差。
假设发射线圈电感为L,流过的电流为i,则线圈面积为A,产生的磁通量φ为:
φ=L·i
由于线圈内磁场分布并不均匀,所以计算线圈内个点磁场密度比较复杂,为了研究方便,这里采用平均一次场的概念,即假设线圈内磁场均匀,这样就大大简化了一次场的计算。简化的平均一次场(以下简称一次场)并不是线圈内的实际磁场,而使线圈内磁场的平均值。
则产生的一次场为:
其中i是交流电流。可见,一次场与线圈电流i、线圈面积A及线圈电感L有关,对于一个现有的线圈,其电感与面积是固定的,所以只要获得一个瞬间变化的电流,那么就可以获得一个瞬间变化的一次场。
对于一个发射线圈,假设其电阻为R,电感为L,发射电压为U,那么发射线圈的开通电流波形为:
关断电流波形为:
则关断电流变化率为:
为了获得一个瞬间变化的一次场,则要求电流变化率无穷大,从公式可以看出,只有让电感量很小才可以实现这个目的。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几个技术来实现这个目标。
1、把发射线圈进行等长分段,利用多个等长分段供电导线等效一个线圈;
2、发射线圈分段的地方利用双绞线接到发射机的两端输出;
3、供电线的接线必须保证切割分段线圈最外围具有相同的电流方向,从而等效成一个线圈流过的等量电流。
通过本发明专利,一次场可以得到有效抑制甚至完全消除的目的。
具体的,消除瞬变电磁一次场的装置,包括发射机及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包括数量为2个以上等长的发射线圈分割段,每对相邻发射线圈分割段的两个相邻的端点分别连接双绞线一端的两根供电线,双绞线的另一端连接发射机。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线圈包括4个的等长的发射线圈分割段。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机设置在发射线圈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机设置在发射线圈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线圈包括任意多个等长发射线圈分割段。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线圈为单匝或多匝。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可以大大缩短TEM接收线圈一次场感应电压脉冲宽度。从传统的几百us缩短到几十us,为TEM电法勘探提供较理想消除瞬变电磁一次场的装备。理论上,发射线圈被分割越多,一次场的消除越理想。
同时,由于分割线圈后发射电流的响应速度大幅度提高,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磁偶极子的频率测深。
附图说明
图1为发射机放在发射线圈内部的原理图;
图2为发射机放在发射线圈外部的原理图;
图3为4等分线圈后的等效负载模型示意图;
图4为线圈4等分与8等分前后接收线圈的感应电压对比示意图;
图5为线圈4等分与8等分前后的电流发射特性对比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发射机,2、发射线圈,3、双绞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把发射线圈2进行等量分割,在分割处,用双绞线3送到发射机1,从而形成分段线圈,发射机1放在发射线圈2内部,如图1所示。发射机1也可以放在发射线圈2外部,如图2所示。
所谓双绞线3,就是两根供电线相互绞缠起来,如果流过双绞线3两根线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那么绞缠在一起的供电线所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从而不产生磁通,也就没有电感成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92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铝棒生产的自动化切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钢带输送校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