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消化道粘膜微生物提取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77923.7 | 申请日: | 2017-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7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安宗源;甘澎;兰成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康立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7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凝管 滤纸筒 冷凝水出口 冷凝水入口 微生物提取 消化道粘膜 过滤层 管芯 滤孔 熔接 过滤 垂直 滤纸筒外表面 瓶塞 脂肪提取器 分离操作 固态物质 固体物质 上端侧面 实验过程 圆底烧瓶 残余物 冷却盆 可用 滤纸 下端 分隔 侧面 贯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消化道粘膜微生物提取器,其结构包括冷却盆、圆底烧瓶、脂肪提取器、瓶塞、冷凝管、滤纸筒,冷凝管设有管芯、冷凝水入口、冷凝水出口,管芯贯穿冷凝管设于冷凝管内部,冷凝水入口垂直熔接于冷凝管上端侧面,冷凝水出口垂直熔接于冷凝管下端侧面;滤纸筒设有滤孔、过滤层,滤孔均匀分布于滤纸筒外表面,过滤层设于滤纸筒内部,本发明通过设有一种滤纸筒,在进行液固态物质分离操作时便于过滤掉固体物质,使物质经过过滤分隔出沉淀物后,收集在滤纸上的残余物,可用作计算实验过程中的流失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消化道粘膜微生物提取器,属于微生物提取器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在给病人进行消化道疾病诊断时常常需要刮取消化道粘膜微生物进行确诊,而现有的技术一般是让病人吞下纱球,然后牵拉拉线,再刮下纱球上的粘膜组织,这样操作复杂,很容易刮伤病人的消化道内膜,增加病人的痛苦,另外病人容易咬断拉线,致使病人吞下纱球,造成医疗事故。
现有技术公开申请号为CN201320224426.6公开了一种新型消化道粘膜微生物提取器,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包括弹性气囊、口饲管、导气管、压力计和加压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气囊表面设有凸起的弹力带,口饲管表面设有可以滑动的牙垫,口饲管一端连通弹性气囊,另一端通过螺纹与导气管连接,所述导气管末端设有加压囊,中间设有压力计,靠近加压囊的导气管上设有气管夹,本发明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方便,提取过程中对病人的消化道损伤较小。但是,该设备不具有过滤装置,在进行液固态物质分离操作时便于过滤掉固体物质,使物质经过过滤分隔出沉淀物后,收集在滤纸上的残余物,可用作计算实验过程中的流失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消化道粘膜微生物提取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不具有过滤装置,在进行液固态物质分离操作时便于过滤掉固体物质,使物质经过过滤分隔出沉淀物后,收集在滤纸上的残余物,可用作计算实验过程中的流失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消化道粘膜微生物提取器,其结构包括冷却盆、圆底烧瓶、脂肪提取器、瓶塞、冷凝管、滤纸筒,所述冷却盆设于圆底烧瓶底部,所述圆底烧瓶与脂肪提取器通过过盈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脂肪提取器设于圆底烧瓶与冷凝管之间,所述冷凝管通过瓶塞设于脂肪提取器顶部,所述滤纸筒设于脂肪提取器内部,所述冷凝管设有管芯、冷凝水入口、冷凝水出口,所述管芯贯穿冷凝管设于冷凝管内部,所述冷凝水入口垂直熔接于冷凝管上端侧面,所述冷凝水出口垂直熔接于冷凝管下端侧面;所述滤纸筒设有滤孔、过滤层,所述滤孔均匀分布于滤纸筒外表面,所述过滤层设于滤纸筒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脂肪提取器设有虹吸回流管、蒸汽管,所述虹吸回流管顶端注塑融合于脂肪提取器侧面,尾端连接于圆底烧瓶入口,所述蒸汽管两端通过注塑融合连接于脂肪提取器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脂肪提取器为中空圆柱形管状结构,脂肪提取器设有连接孔、连接头,所述连接孔设于脂肪提取器外表面,所述连接头熔接于脂肪提取器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脂肪提取器通过连接头与圆底烧瓶相连接,所述连接孔连接于蒸汽管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虹吸回流管为环装回流管,所述虹吸回流管通过连接孔与脂肪提取器相融合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管设于脂肪提取器左侧表面,所述蒸汽管两端连接于连接孔上与脂肪提取器融合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管芯为气泡状圆形芯管,所述管芯设有管芯入口、管芯出口,所述管芯入口设于管芯顶部,所述管芯出口设于管芯底部,所述管芯贯穿于整个冷凝管内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设有一种滤纸筒,在进行液固态物质分离操作时便于过滤掉固体物质,使物质经过过滤分隔出沉淀物后,收集在滤纸上的残余物,可用作计算实验过程中的流失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康立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康立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79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