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食品安全电子溯源中间件的组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74490.X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1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玮健;严菁;金志刚;李天侠;程锦彬;樊天卉;卞超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8/20 | 分类号: | G06F8/20;G06Q30/00;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康潇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溯源 定义模块 食品安全 操作模块 权限模块 权限判断 组件系统 中间件 读写器 读取 数据监控模块 中间件组件 调度模块 后端应用 缓存数据 库存盘点 权限管理 实时传输 数据计算 系统数据 系统维护 自动识别 数据发 数据源 平滑 适配 过滤 采集 分组 共享 重复 源头 支撑 保证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食品安全电子溯源中间件的组件系统,属于食品安全溯源技术领域,包括数据定义模块、数据监控模块、缓存数据操作模块、适配调度模块、设配数据定义模块、权限模块和数据源操作模块,数据定义模块分别与设配数据定义模块和权限模块之间设有权限判断点,进行权限判断和权限管理。本发明为食品安全电子溯源产品的出入自动识别、库存盘点及系统数据读取提供了支撑,中间件组件系统将前端读写器采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平滑、重复过滤、聚集和分组,将安全、有效的数据发送到后端应用系统中,保证了溯源源头信息的可靠、实时传输与共享,减少了数据计算量,也降低了系统维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件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食品安全电子溯源中间件的组件系统,属于食品安全溯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质量及管理溯源系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食品质量安全及管理溯源系统综合运用了多种网络技术、条码识别等前沿技术,实现了对农业生产、流通过程的信息管理和食品质量的追溯管理、食品生产档案(产地环境、生产流程、质量检测)管理、条形码标签设计和打印、基于网站和手机短信平台的质量安全溯源等功能,基于单机或网络环境运行,可用于食品质量监管部门和农业生产企业应用。
食品安全生产管理是以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档案信息为基础,实现对基础信息、生产过程信息等的实时记、生产操作预警,生产档案查询和上传功能;食品流通管理是以市场准入控制为设计基础实行入市申报,对批发市场经营者进行管理,记录其经营食品的交易情况,实现批发市场的全程安全管理;食品质量监督管理是实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宣传与监督功能;同时完成企业、食品信息库的组建、管理和查询及分配管理防伪条码等功能;食品质量追溯是综合利用网路技术、短线技术、条码识别技术等,实现网站、POS机、短信和电话号码于一体的多终端食品质量追溯。
目前食品质量安全及管理溯源系统的主要优点有:1)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信息,包括产地环境、生产流程、病虫害防治、质量检测等信息进行记录;2)可将携带食品信息的RFID标签的信息转换成含有食品信息的一维或二维条码标签,保证信息链的流通。目前食品质量安全及管理溯源系统主要应用对象包括食品质量监管部门和农业生产企业。而目前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食品进行溯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食品安全进行管控,但现有方式中多通过人工进行记录,可能会发生信息造假或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管控效果不佳。
目前,多数企业采用的溯源系统,从前端的数据采集到后端业务的获取和连接,多为定制软件的开发方式,缺点是一旦前端的标签、读写器的种类发生变化,或者后端业务系统有所改变,都要重新编写调试程序,这样的开发模式不仅大大降低了开发效率,而且也增加了维护成本,鉴于此,在食品安全电子溯源中间件的组件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出一种用于食品安全电子溯源中间件的组件系统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用于食品安全电子溯源中间件的组件系统,用于解决目前食品安全电子溯源中间件存在的一旦前端标签、读写器发生变化,或者后端业务系统有所改变,需要重新编写调试程序,而导致的开发效率低、维护成本高的问题,为食品安全电子溯源产品的出入自动识别、库存盘点及系统数据读取提供支撑。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未经江苏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44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