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碳酸丙烯酯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67132.6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1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史春风;林民;朱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D317/36 | 分类号: | C07D317/36;B01J29/89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周建秋;王浩然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酸丙烯酯 反应物 第二催化剂 第一催化剂 环氧丙烷 制备 钛硅分子筛催化剂 分子筛催化剂 氧化剂 催化剂活性 结构导向剂 反应条件 节能环保 丙烯 二氧化碳 | ||
1.一种制备碳酸丙烯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a、使丙烯和氧化剂在第一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第一反应,得到含有环氧丙烷的第一反应物,所述第一催化剂为钛硅分子筛催化剂;
b、使步骤a中得到的所述第一反应物中的环氧丙烷与二氧化碳在第二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第二反应,得到含有碳酸丙烯酯的第二反应物,所述第二催化剂至少部分为含有结构导向剂的分子筛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a中,所述丙烯和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0.1-5),优选为1:(0.2-1),所述丙烯与第一催化剂的重量比为(0.1-100):1,优选为(0.2-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a中,所述氧化剂为过氧化氢和/或有机过氧化物,所述有机过氧化物为选自叔丁基过氧化氢、环己基过氧化氢、过氧化异丙苯、过氧化乙苯、过氧乙酸和过氧丙酸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钛硅分子筛为选自MFI型钛硅分子筛、MEL型钛硅分子筛、BEA型钛硅分子筛、MWW型钛硅分子筛、MOR型钛硅分子筛、TUN型钛硅分子筛和六方结构的钛硅分子筛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钛硅分子筛TS-1和/或具有空心结构的钛硅分子筛HTS;
所述第一反应在溶剂的存在下进行,所述丙烯与溶剂的摩尔比为1:(1-20),优选为1:(2-10),所述溶剂为选自甲醇、乙醇、丙酮和水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反应的条件为:温度为20-80℃,优选为25-60℃;压力为0.1-5MPa,优选为0.2-3.5MPa;反应的时间为0.1-12h,优选为0.2-6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b中,所述含有结构导向剂的分子筛催化剂是指含有合成过程中残留的结构导向剂的分子筛催化剂,所述分子筛为选自β分子筛、ZSM-5分子筛、SAPO-34分子筛、钛硅分子筛TS-1、Silicalite-1分子筛、MCM-22分子筛、SBA-15分子筛、AlPO4-11分子筛、SAPO-102分子筛、UZM-5分子筛和具有空心结构的钛硅分子筛HTS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b中,所述第二催化剂至少部分为经过活化处理的钛硅分子筛催化剂,所述活化处理包括将钛硅分子筛与含有酸和可选择的过氧化物的水溶液接触,其中,钛硅分子筛以二氧化硅计,所述酸、过氧化物、水与钛硅分子筛的摩尔比为(0.02-15):(0-10):(15-100):1;
所述经过活化处理的钛硅分子筛催化剂与所述含有结构导向剂的分子筛催化剂的重量比为1:(0.1-10),优选为1:(1-5);
所述酸为选自盐酸、硫酸、磷酸、硝酸、高氯酸和C1-C5的羧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过氧化物为选自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过氧化异丙苯和环己基过氧化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活化处理的条件包括:钛硅分子筛与含有酸和可选择的过氧化物的水溶液接触的温度为0-90℃,时间为0.1-48小时;
优选地,所述活化处理包括将钛硅分子筛与含有硝酸和过氧化物的水溶液接触,其中,钛硅分子筛以二氧化硅计,所述硝酸、过氧化物、水与钛硅分子筛的摩尔比为(0.1-10):(0.01-5):(20-8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活化处理使得,以钛硅分子筛为基准,在紫外-可见光谱中,所述经过活化处理的钛硅分子筛在230-310nm之间的吸收峰的峰面积降低2%以上,优选降低2-30%,更优选降低2.5-15%,进一步优选降低3-10%,更进一步优选降低3-6%;所述经过活化处理的钛硅分子筛的孔容减少1%以上,优选减少1-20%,更优选减少1.5-10%,进一步优选减少2-5%,所述孔容采用静态氮吸附法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713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