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栅薄膜晶体管的多功能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66681.1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00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李伟伟;冯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5/12 | 分类号: | G01D5/12;G01K7/34;G01L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100 | 代理人: | 林玉芳 |
地址: | 528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薄膜晶体管 多功能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栅薄膜晶体管的多功能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大面积电子产品的基础性组成部分,双栅薄膜晶体管及其相关产品享受了激动人心的开发实施时间。其主要应用平板显示器已经成长为数十亿美元的行业,并持续蓬勃发展。然而,非显示应用中TFT的潜力很少被探索,尚未成熟。
例如,柔性电子皮肤是一种新型机器人皮肤,其应用于仿人型机器人上,可拥有柔性可弯折的特点。同时还可以作用于其表面,用来检测压力和周围环境的温度。
现阶段大部分电子皮肤采用多种不同材料实现压力与温度的检测,导致其制备工艺变得非常复杂。例如,在集成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时,通常会有相邻原件之间的串扰的问题,这样会影响期间的检测精度;在集成CMOS的压力传感器时,则会有制作成本高和无法兼容柔性衬底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发明一种集成的基于双栅薄膜晶体管的多功能传感器,与不同的物理场耦合,可以形成多种不同功能的传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双栅薄膜晶体管的多功能传感器,包括双栅薄膜晶体管和在所述双栅薄膜晶体管的顶栅极耦合的物理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物理场包括光场、热场、力场或磁场。
进一步地,所述物理场为热场和力场。
进一步地,包括集成于同一柔性衬底并且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双栅薄膜晶体管;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双栅薄膜晶体管的顶栅极表面设有极化的压电材料或非极化的压电材料;所述压电材料的表面还设有金属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压电材料为聚偏氟乙烯PVDF。
进一步地,所述双栅薄膜晶体管与非极化的压电材料、金属材料形成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双栅薄膜晶体管的顶栅极、非极化的压电材料和金属材料形成可变电容。
进一步地,所述双栅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双栅薄膜晶体管与极化压电材料、金属材料形成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极化的压电材料的顶层与双栅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并且接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栅薄膜晶体管的多功能传感器中集成温度和压力传感的传感器的制备工艺,具有制作简单、效率高的特点,同时制备出的传感器不会存在串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双栅薄膜晶体管的多功能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柔性衬底表面分别溅射一层金属并图形化,形成至少两个独立的底栅极;
利用薄膜沉积工艺,在至少两个底栅极上分别依次沉积底栅绝缘层和有源层;
利用湿法或干法刻蚀工艺,在至少两个有源层表面分别对应形成至少两组源极和漏极;
利用薄膜沉积工艺,在每组所述源极和漏极上沉积顶栅绝缘层;
在所述顶栅绝缘层的表面分别涂布一层压电材料;
在至少一层压电材料成膜后对其施加高电场极化,形成极化的压电材料;
在所述极化的压电材料和未极化的压电材料上再沉积金属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双栅薄膜晶体管的多功能传感器,通过在双栅薄膜晶体管的顶栅极耦合物理场,从而使得其不仅仅只是在显示领域,使得其在传感以及存储领域得以发展和推广,具体地,该物理场包括有光场、热场、力场或磁场,即双栅薄膜晶体管与光场耦合,形成光电传感器;与热场耦合,则形成温度传感器;与力场耦合,形成压力传感器;与磁场耦合,形成磁传感器,实际过程中,与忆阻器结合运用于定义0-1之间的逻辑,其将彻底革新当前的计算机和电子产品。
与此同时,也可以是以上各物理场之间的有机组合,例如,热场与力场的结合,形成具有温度和压力传感的传感器。针对于该种传感器,在实际制备过程中,所述基于双栅薄膜晶体管的多功能传感器是在同一柔性衬底表面上制作而成,并且具有压力传感的部分和具有温度传感的部分,二者的制备方法基本上一致,可以同步进行,只是在于顶栅极耦合的材料进行的极化或非极化的处理即可完成。
从以上工艺上来比,首先,其无需采用多种不用材料来实现压力和温度的检测;同时,压力部分和温度部分的制备方法基本上一致,可以同步进行,大大节省了制备的时间,提升了效率,成本也就相应降低。另外,其也不存在将多种不同材料集成过程中造成的串扰问题,进而提供了检测的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中山大学,未经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66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UWB测距的惯导定位系统
- 下一篇:一种纺织产量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