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力电缆的聚丙烯树脂和绝缘层中包含聚丙烯树脂的电力电缆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563700.5 | 申请日: | 2017-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91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 发明(设计)人: | 金奉奭;全龙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华道达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110/06 | 分类号: | C08F110/06;C08F210/06;C08F210/02;C08F4/642;C08L23/12;C08L23/14;H01B3/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融冰 |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力电缆 聚丙烯 树脂 绝缘 包含 | ||
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电力电缆的聚丙烯树脂和绝缘层中包含聚丙烯树脂的电力电缆。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提供给包括绝缘层的电力电缆的具有优异的机械特性和再循环性能以表现出优异的电学性能的非交联聚丙烯。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6年12月27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申请号为10-2016-0180196的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力电缆的聚丙烯树脂和绝缘层中包含聚丙烯树脂的电力电缆。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被提供给包括绝缘层的电力电缆的具有优异的机械特性和再循环性能以表现出优异的电学性能的非交联聚丙烯。
背景技术
在通用电缆的绝缘层中,聚乙烯或乙丙橡胶(EPR)共聚物,或乙烯-丙烯-二烯改性(EPDM)橡胶共聚物被交联并使用,以在90至110℃的高温(该温度为高压电缆的工作温度)下保持机械性能、电学性能。
然而,由交联聚合物(诸如交联聚乙烯(XLPE))制成的劣质产品或几乎用完的产品是不可回收的,除了焚烧之外别无选择,这是不环保的。非交联高密度聚乙烯(HDPE)、非交联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非交联低密度聚乙烯(LDPE)是可回收的,但耐热性差,因此其在高温下可以被改性然后被熔化。因此,即使非交联聚合物也不能用于在高温下工作的高压电缆。
公开号为10-2014-0053204的韩国专利描述了在绝缘层中使用添加有有机成核剂的聚丙烯树脂的电力电缆。然而,聚丙烯树脂具有差的电学性能。因此,需要开发可再循环和环保的同时表现出优异的电学性能的聚丙烯树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同时当其用于电力电缆时展示出极好的电学性能的聚丙烯树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可再循环同时表现出极好的电学性能的电力电缆。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将在以下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进行描述或者从以下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是明显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力电缆的聚丙烯树脂,其中聚丙烯树脂的熔融温度(Tm)为150℃以上,熔融温度(Tm)和结晶温度(Tc)之间的差(Tm-Tc)为45℃以下,聚丙烯树脂为非交联树脂。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聚丙烯树脂是非交联且环保的树脂,并且当其用于电力电缆的绝缘层中时具有极好的电学性能,从而提供具有改善的击穿特性的电力电缆。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实施例2中通过等温结晶制备的聚丙烯树脂的晶体的形状和尺寸的光学显微镜图像,其中晶体尺寸非常小(即小于100μm);和
图2示出了比较例2中通过等温结晶制备的聚丙烯树脂的晶体的形状和尺寸的光学显微镜图像,其中晶体尺寸相对较大(即大于100μm)。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力电缆的聚丙烯树脂,其中聚丙烯树脂的熔融温度(Tm)为150℃以上,熔融温度(Tm)和结晶温度(Tc)之间的差(Tm-Tc)为45℃以下,聚丙烯树脂为非交联树脂。
根据本发明的聚丙烯树脂是非交联树脂,其熔融温度(Tm)为150℃以上,优选在150℃至165℃的范围内。如果熔融温度(Tm)低于150℃,则聚丙烯树脂的耐热性不够高,因此聚丙烯树脂不适用于在高温下工作的高电压电力电缆。
此外,熔融温度(Tm)和结晶温度(Tc)之间的差(Tm-Tc)优选为45℃以下。如果熔融温度(Tm)和结晶温度(Tc)之间的差(Tm-Tc)大于45℃,则当熔融树脂被冷却并结晶以形成产物时,球晶的尺寸由于产生的少量的核和延迟的晶体生长而增长,从而降低聚丙烯树脂的电学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华道达尔有限公司,未经韩华道达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37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