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脑外壳的复合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3636.0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39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齐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东恒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28 | 分类号: | B32B27/28;B32B27/18;B32B15/08;B32B15/14;B32B27/02;C08L81/02;C08L79/08;C08L61/16;C08L23/06;C08L67/04;C08L1/02;C08K5/057;C08K3/32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0 | 代理人: | 张浩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 电脑外壳 塑料层 植物纤维淀粉 五氧化二磷 铝镁合金 第三层 第一层 合金层 碳纤维 复合 材料技术领域 润滑剂组成 氧化剂组成 强氧化性 材料层 可分解 可降解 强韧性 纤维层 添加剂 塑料 电脑 | ||
本发明属于电脑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电脑外壳的复合材料,所述用于电脑外壳的复合材料包括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所述第一层是塑料层、第二层是合金层、第三层是纤维层,第四层是塑料层。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电脑外壳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由四层不同的材料层复合而成,其中塑料层添加由五氧化二磷和氧化剂组成的添加剂,所述五氧化二磷具有强氧化性,可分解塑料;合金层由铝镁合金、碳纤维、植物纤维淀粉和润滑剂组成,铝镁合金与碳纤维的复合,提高了材料的强韧性,再加入植物纤维淀粉,达到可降解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电脑外壳的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又被称为“便携式电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机身小巧,相比PC携带方便。NotebookComputer,又称手提电脑、掌上电脑或膝上型电脑,是一种小型、可便于携带的个人电脑。
传统的笔记本电脑外壳材料通常采用如下几种:聚碳酸酯PC、ABS工程塑料、铝镁合金、碳纤维等。
但上述材料均具有各自的不足之处,其中,聚碳酸酯PC的缺点是比较脆,一跌就破;ABS工程塑料其密度较大、质量较重,对于笔记本的重量控制不利,所以一般在注重移动性的产品上不会得到使用,而且塑料本身的导热性能较差,所以不利于笔记本的散热;铝镁合金并不是很耐磨,用久了会显得颜色暗淡,而且喷过漆的产品容易出现划痕、掉漆等情况。而且它的成本较高,加工成型也比ABS更困难,所以笔记本一般只把铝镁合金应用在顶盖或掌托部分,很少有产品用铝镁合金来制造整个机壳;碳纤维缺点是成本较高,成型没有ABS外壳容易,此外,碳纤维机壳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如果接地不好。
上述材料均存在难以降解的问题。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可降解且各项性能好的笔记本电脑外壳复合材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脑外壳的复合材料。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电脑外壳的复合材料,所述用于电脑外壳的复合材料包括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四层,所述第一层是塑料层、第二层是合金层、第三层是纤维层,第四层是塑料层;
所述塑料层包括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五氧化二磷和氢氧化钾,所述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和添加剂的质量比为9-13:6-9:3-5:1,所述氢氧化钾的质量浓度为9-13%;
所述合金层包括铝镁合金、碳纤维、植物纤维淀粉和润滑剂,所述铝镁合金、碳纤维、植物纤维淀粉和润滑剂的质量比为11-13:5-7:2-4:1;
所述纤维层包括聚乳酸树脂、棉纤维和偶联剂,所述聚乳酸树脂、棉纤维和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0-13:3-5:1。
优选地,所述第一层占用于电脑外壳的复合材料总体质量的25%,所述第二层占用于电脑外壳的复合材料总体质量的39%,所述第三层占用于电脑外壳的复合材料总体质量的20%,所述第四层占用于电脑外壳的复合材料总体质量的16%。
优选地,所述铝镁合金中的铝占合金总质量的80%,余量为镁。
优选地,所述润滑剂包括如下重量分数的原料:三硬脂酸甘油酯110-119份、季戊四醇硬脂酸酯61-79份和聚乙烯32-40份。
优选地,所述润滑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照配方量称量三硬脂酸甘油酯、季戊四醇硬脂酸酯和聚丙烯,先投入三硬脂酸甘油酯至高速剪切搅拌机内,溶解后加入三硬脂酸甘油酯重量1-4%的偶联剂,90℃下反应22-28min;
(2)接着投入季戊四醇硬脂酸酯,在氮气保护、负压0.03-0.05MPa下逐渐升温至121-128℃,保温反应23-29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东恒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东恒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36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五轴加工中心角度头固定装置
- 下一篇:自动包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