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加煤球的煤球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3298.0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8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范国隆;宋绍坤;张国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一如 |
主分类号: | F24B13/04 | 分类号: | F24B13/04;F24B1/191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杨楠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煤球 | ||
一种自动加煤球的煤球炉,属于家庭取暖设施领域。是由定位指、托掌、盘体、落煤机构、滑行体、滑轨、丝杠一、步进电动机一、控制器、支撑架一、炉体、取渣机构、底板、炉芯、把手、步进电动机二、支撑架二、支撑柱、丝杠二、滑行框体、滑柱、旋转仓、步进电动机四、转盘、导行口二、导行柱二、连接臂和导行柱一组成的,步进电动机一以及丝杠和滑行体的配合实现了落煤机构的水平移动,落煤机构的导行口一特有的形状便于盘体的进入,承接板的设置有效地减轻了转盘以及步进电动机四的受力,取渣机构可以较为便捷的将炉渣取出,避免了人手掏炉渣,卫生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加煤球的煤球炉,具体地说是采用了机械结构代替人工为炉子加上煤球的一种煤球炉,属于家庭取暖设施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家用煤球炉,多为燃烧蜂窝煤球的煤球炉,蜂窝煤球燃烧充分,火力大,但是不足之处是更换煤球不方便,需要使用者先夹取新煤球放在一旁,然后将旧煤球夹出,取下完全燃烧的旧煤球,由于炉芯内通常不止一个煤球,所以通常需要不止一次的夹取,且煤球之间由于高温燃烧容易发生黏连,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用者通过夹子将煤球分开,然后取下旧煤球,将煤球重新装回炉芯,而且为了使煤球燃烧充分,往往还需要将煤球上的蜂窝孔对齐,由于煤球炉自身结构造成的烟囱效应,往往还会将灰尘通过气流携带至空气中,对正在更换煤球的使用者带来极大不便。
为此,需要一种自动加煤球的煤球炉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加煤球的煤球炉。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动加煤球的煤球炉,是由定位指、托掌、盘体、落煤机构、滑行体、滑轨、丝杠一、步进电动机一、控制器、支撑架一、炉体、取渣机构、底板、炉芯、把手、步进电动机二、支撑架二、支撑柱、丝杠二、滑行框体、滑柱、旋转仓、步进电动机四、转盘、导行口二、导行柱二、连接臂和导行柱一组成的,所述炉体的两侧设置有把手,所述盘体安装在旋转仓的上端,所述盘体的末端设置有托掌,所述托掌的上方设置有定位指,所述旋转仓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滑柱,所述滑柱的内芯设有螺纹孔丝杠二配合,所述滑柱的外周配合有滑行框体,所述滑行框体安装在支撑架二上,所述支撑架二和炉体固定连接,所述滑行框体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下方设置有步进电动机二,所述步进电动机二的输出端和丝杠二连接,所述炉体的另一侧设置有支撑架一,所述支撑架一的右端设置有步进电动机一,所述步进电动机一的下方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步进电动机一的输出轴连接有丝杠一,所述丝杠一的另一端连接有滑行体,所述滑行体是由滑行架和螺纹孔组成的,所述支撑架一的左端设置有滑轨,所述落煤机构是由穿行孔、滑筒、导行口一、槽体一、承接板、导行槽一、导行槽二、滑块一和定位体组成的,滑筒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滑行架,滑行架的侧面设置有滑块一,滑行架的端部中间位置设置有螺纹孔,滑筒中间位置靠近螺纹孔的一侧设置有穿行孔,所述穿行孔的下方设置有定位体,滑筒上远离定位体的一侧设置有导行口一,滑筒的正面下端设置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上设置有导行槽一和导行槽二,滑筒和承接板接触位置的上端紧邻有槽体一,所述支撑架一的下方设置有取渣机构,所述取渣机构固定在底板上,所述步进电动机四固定在定位体上,所述步进电动机四的输出轴连接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设置有导行柱一和导行柱二,所述转盘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导行口二。
所述定位指有四根,所述四根定位指分布位置与蜂窝煤球中间四个孔的分布位置相对应。
所述导行口一的上半部分截面为倒置的梯形。
所述取渣机构是由绞龙、主轴、外筒、输出口和步进电动机三组成的,所述步进电动机三安装在外筒上,所述外筒和输出口相贯,所述步进电动机三输出轴和主轴连接,所述主轴的外周连接有绞龙。
所述旋转仓是由壳体、传动轴、旋转步进电动机一和上端盖组成的,旋转步进电动机一安装在上端盖上,传动轴和盘体中心固定连接,上端盖固定在壳体的上方。
所述托掌的直径比导行口二中圆形缺口处的直径小5~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一如,未经林一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32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移动式节能灶
- 下一篇:一种环保节能低噪声炒炉及其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