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夹置粘弹性层的减振复合木楼盖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62914.0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8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洪俊青;王海霞;张邵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5/12 | 分类号: | E04B5/12;E04F15/04;E04B1/8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2601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弹性 复合 楼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中 的一种减振木楼盖,具体是一种夹置粘弹性层的减振复合木楼盖。
背景技术
木楼盖是木结构和部分砌体结构中日常承受人类工作和生活活动、家具、设备等引起的荷载并传递给柱、墙的重要建筑部件。木楼盖的工作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整体功能的发挥。
普通木楼盖通常主要由梁、木地板,或者柱、木地板以及楼面附属材料层和构造措施(包括楼面材料、隔声材料、下层天花板等材料以及横向支撑等构造措施)组成。相对于通常的钢筋混凝土楼盖,以木构件组成的木楼盖质量小、水平构件跨高比大、刚度和阻尼低,承载能力低。在各类环境振源及人体运动影响下,木楼盖较易产生较大振动及二次振动引起的固体噪声,降低了结构的使用性能和人体舒适度。
既有浮筑楼板减振技术实质是一种楼板隔音技术,主要解决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楼板受到撞击而引起的噪声。做法为在平整洁净的楼面上粘铺减振垫,并在其上铺设厚度不小于40mm且配有钢板网的C20细石混凝土层。随后才可以进一步铺设地砖、地板等装饰层。浮筑楼板减振垫常用材料为玻璃棉板、岩棉板、矿棉板、挤塑聚苯乙烯板,具有一定隔声和保温性能,但强度低、阻尼小,对楼盖承载能力、刚度几乎没有影响,且常在墙角和平行于墙边发生细石混凝上面层斜向、横向、竖向裂缝,影响到浮筑楼板的耐久性和实际使用性能。
我国现代木结构从90年代后期逐步走上了产业化的道路,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已初具一定规模,市场不断扩大。尽管木结构具有良好的绿色节能的综合优异性能,但木楼盖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受振动影响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木结构的进一步推广和使用。如何在不过多改变构件尺寸的情况下,提高木楼盖减振性能对于我国木结构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夹置粘弹性层的减振复合木楼盖,其中,具体技术方案为:
该木楼盖包括由粘弹性材料层、木材层复合而成的具有结构承载能力的复合夹层木梁,包括由粘弹性材料层、木材层复合而成具有结构承载能力的复合夹层木地板,所述复合夹层木梁位于复合夹层木地板的下方。
上述的夹置粘弹性层的减振复合木楼盖,其中:所述复合夹层木梁还包括复合材料增强层,所述复合夹层木地板还包括复合材料增强层。
上述的夹置粘弹性层的减振复合木楼盖,其中:由粘弹性材料层、复合材料增强层与木材层复合而成的复合夹层木地板通过胶黏、螺钉、螺栓连接组成。
上述的夹置粘弹性层的减振复合木楼盖,其中:粘弹性材料层为聚氨酯、橡胶;复合材料增强层为碳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
上述的夹置粘弹性层的减振复合木楼盖,其中:复合夹层木梁是由一层或多层粘弹性材料与复合材料增强层和木材层组成。
上述的夹置粘弹性层的减振复合木楼盖,其中:复合夹层木地板由一层或多层粘弹性材料与复合材料增强层和木材层组成。
上述的夹置粘弹性层的减振复合木楼盖,其中:所述复合夹层木地板为整板,或者由多块复合夹层木地板拼接而成。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旨在利用模压工艺将粘弹性材料与结构性木材和复合材料增强层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高强度、高刚度及高阻尼的结构性一体化构件。以此复合夹层木梁、复合夹层木地板分别替代普通木楼盖中木梁、木地板,从而获得一种具有高承载力、高刚度、高阻尼的减振木楼盖。本发明在具备高承载力同时具有较好降低人体运动和环境振动引起的楼盖振动以及有二次振动引起的固体噪声,可大幅度减少木楼盖的构造措施,简化了楼盖施工程序,极大提高了木楼盖实用性能和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夹置粘弹性层的减振复合木楼盖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复合夹层木梁与复合夹层木地板组合的木楼盖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复合夹层木梁与普通木地板组合的木楼盖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中普通木楼盖梁与复合夹层木地板组合的木楼盖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4中本发明直接由柱与复合夹层木地板组合的木楼盖图。
上述图中:1复合夹层木梁,2粘弹性材料层,3复合材料增强层,4复合夹层木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29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