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NMR技术快速定量中药活性组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2518.8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97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陈福欣;龚频;陈苏英;侯彬彬;严贝贝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4/08 | 分类号: | G01N24/0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范巍 |
地址: | 710054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nmr 技术 快速 定量 中药 活性 组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NMR技术快速定量中药活性组分的方法:1)将样品溶解于氘代试剂并转移至核磁管,向核磁管中再加入内标物;2)采用NMR中的氢共振频率采样;3)选取被测组分的特征结构信号峰和内标物信号峰,采用内标法定量计算被测组分含量。本发明选择NMR技术对中药活性组分的含量进行检测,可以对中药提取物、初步分离化合物或其混合物和天然来源小分子化合物等中活性组分进行快速定量分析,给出摩尔含量。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批量实现,实验重现性好,实验数据直观可靠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微量样品的检测;为中药或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一条快速定量的思路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NMR技术快速定量中药活性组分的方法,属于中药学领域。
背景技术
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传统的“分离-鉴定-筛选”的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模式工作量大、分离效率低;同时,成分复杂和药效物质含量相对低的特点增加了药效物质研究的难度,也限制了中药现代化的步伐。与此同时,现代药理学的构效关系研究则需要明确知道活性物质的含量。活性导向的中药体外快速筛选方法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方法以特定药理活性为目标,采用体外酶或细胞模型为工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分离条件,快速获得中药活性组分和特定药理活性的初步定量构效关系(QSAR)。总之,如何获得微量乃至痕量活性成分的定量信息对中药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HPLC-UV和HPLC-MS/MS是中药微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然而对于复杂的中药组分来说,这两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HPLC-UV适用于紫外吸收较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其分析的灵敏度较差,并且由于化合物摩尔消光系数的差异,化合物定量测定需要用标准样品来制作标准曲线,进而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对于复杂的中药组分来说,绘制每一个化合物的标准曲线显然是非常费事,也是不现实的,并且很多成分还是未知的。因此,该方法适用于含量相对较高、且有紫外吸收的已知化合物的含量测定。HPLC-MS/MS是灵敏度非常高,且适用范围更广泛的定量方法。无论化合物是否有紫外吸收,均可用该方法测定含量,常用来研究复杂基质中的微量至痕量物质的定量分析。当用外标法测定含量时同样需要标准样品来绘制标准曲线,其缺点与HPLC-UV一样。当用内标法时不需要标准品,但是需要内标物与被测物质的校正因子相同,由于MS原理的限制,相同条件下,不同结构类型化合物的离子化程度有非常大的区别,校正因子差别同样很大,无法找到一种内标物来同时测定不同结构类型的化合物。
鉴于以上分析,在中药现代药理学的构效关系研究中对于具有相同特征结构的同一类活性组分的快速、准确定量分析是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NMR技术快速定量中药活性组分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1)将中药样品溶解于氘代试剂后转移至核磁管(核磁管例如选自外径为1.7mm、2.1mm或5mm的石英或高硼硅核磁管),然后向该核磁管中加入内标物,得到分析样品;
2)通过采用NMR中的氢共振频率对分析样品采样,完成样品检测;
3)根据采样得到的氢共振信号,选取与被测组分的特征结构对应的信号峰和内标物的某特征信号峰,采用内标法定量计算被测组分含量,所述被测组分是指可以依据所述特征结构与所述中药样品中其他活性物质相区别的某一个或某一类活性物质。
所述定量中药活性组分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样品检测完成后,向所述分析样品中加入可与所述氘代试剂互溶的含水混合溶剂,然后通过冷冻离心浓缩回收中药样品。
所述中药样品选自中药原料药提取物、中药复方制剂、经分离手段得到的化合物或其混合物、天然来源小分子化合物或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检测中中药样品所需用量为1~100m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25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