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打印的能量捕获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62294.0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6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姚又友;刘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1/04 | 分类号: | H02N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 能量 捕获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打印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打印的能量捕获器件。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从电影电视,再到手机,再到智能手表,手环等,设备的体积越来越小,使用越来越便携,功能越来越丰富,相应的,对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高的容量与更小的体积可以降低充电次数,提高续航时间,从而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普及,物联网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智慧城市、物流交通、工业生产以及智能家居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很多传感器终端,由于需要同时满足体积便携与长时间工作,所以设备的充电往往很难解决,现有的一些方案如太阳能、风能等,都有着各自的环境限制性条件,目前还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
另外在医疗领域中,类似心脏起搏器,胰岛素泵以及心电监护设备等,由于需要与身体紧密接触且长时间工作,因而其充电也成为了一个难题,如果是植入式设备,则传统的充电方法不再适用,如果能有一种设备自动捕获人体的运动产生的扩散能量,进而对设备进行充电,则可以省去很多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不同类型的能量捕获技术应运而生,包括利用温差、光能、振动、摩擦等能量进行发电的技术。其中摩擦发电技术以其构造简单,能量转化效率高的特点,得到了研究人员的重视,目前已经可以实现柔性可拉伸的薄膜式摩擦发电器件。
现有的摩擦式能量捕获器件有导电层、介电封装层、电极引出线以及整流电路几个部分组成,其中导电层多为纳米银浆或离子溶液,介电封装层材料多为PDMS或PET等,通过模具铸造的方式制成。这种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纳米银浆的价格较高,且银浆和离子溶液的温度适用范围较为受限,在较高温度下会凝固或者蒸发产生气体,导致固化失去柔性或膨胀使结构失效。在工艺上柔性材料的模具铸造相对而言成本较高,且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如果能够通过直接打印的方式形成结构,则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结合液态金属打印原理与摩擦起电原理,提供一种可打印的能量捕获器件,该器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环境适应性好,成本低廉,易于规模化生产以及可弯曲的特点,具备良好的柔性,能够对接触及摩擦产生的电能进行捕获,配合一定的整流电路以及能量存储电路,可用于给各类电子设备如手机、智能手表、医疗监护仪器以及物联网设备等充电或延长其使用时间;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便携式数码设备以及物联网设备等,提高续航时间,降低充电频率;随着各类电子设备的普及以及性能的提升,通过环境获得能量的器件有望得到广泛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打印的能量捕获器件,包括介电材料3以及打印在介电材料3上的液态金属电容电极1,所述液态金属电容电极1连接有电极引出端5,通过摩擦介电材料3,在液态金属电容电极1上产生电荷聚集,停止摩擦后电容的变化导致液态金属电容电极1上的电荷产生移动,形成电流,通过电极引出端5输出。
所述液态金属电容电极1和介电材料3上设置有进行封装保护的柔性封装材料4,所述柔性封装材料4与介电材料3一起将液态金属电容电极1封装在器件内部,柔性封装材料4与介电材料3材质相同或者不同,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柔性封装材料4随着能量捕获器件一起产生形变,从而提高器件的适应性。
所述电极引出端5连接整流电路2,将双向电流整流为单向电流,所述整流电路2,是通过二极管组合形成的桥式整流电路,所用二极管是现成的单向二极管器件,或通过半导体材料进行打印形成的打印集成电路,能够将双向交变电流整流为单向电流。
所述电极引出端5是具有一定柔性的固态金属电极材料,其连接在液态金属电容电极1与整流电路2之间,或连接在整流电路2的引出端,并连接到所需供电的电子设备器件上。
所述摩擦,是两个能量捕获器件相互摩擦,或者利用绝缘材料与一个能量捕获器件摩擦。
所述绝缘材料为塑料、硅胶或人体皮肤。
所述液态金属电容电极1使用液态金属材料打印在介电材料3上,所述液态金属材料是镓、铟、锡、锌、铋、铅、镉、铜、银、金、汞、钠、钾、镁、铝、铁、钴、镍、锰、钛、钒中的一种或多种,其形式是金属单质、合金或者金属纳米颗粒与流体分散剂混合形成的导电纳米流体。
所述介电材料3是塑料类的PET膜或PC膜,或者柔性的PDMS、硅胶或橡胶材料,厚度在微米级或毫米级,通过和其他绝缘物质材料进行摩擦,能够形成电荷在表面的聚集及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22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雨衣
- 下一篇:一种带有提醒功能的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