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类水滑石润滑油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1407.5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39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鄂红军;朱和菊;徐夏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M177/00;C10M125/10;C10N30/10;C10N30/06;C10N40/25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陈征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类 滑石 润滑油 修复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润滑油修复剂,具体由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表面被硅烷偶联剂改性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3~25%,防锈剂1~5%,抗氧化剂0.5~3%,基础油余量。本发明同时提供了所述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润滑油修复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润滑油修复剂具有极其优异的抗磨损性能,广泛应用于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油摩擦磨损自修复添加剂,具体地说,涉及 一种高性能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润滑油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修复 剂即具有类水滑石优良的特性,又具有非常优异的抗磨损性能。
背景技术
节约能源、降低环境污染是世界共同关注的目标,汽车作为能源 消耗的重要消费品,它的节能变得尤为重要。在发动机燃料燃烧所产 生的热量中,大约有20-30%的能源都是以摩擦的形式白白浪费了。因 此,降低磨损,减少能耗、大幅度地延长装备的使用寿命逐渐成为大 家关注的焦点。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因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层板元素 的可调变性以及层间阴离子的可交换性成为最近研究的热点。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亦称类 水滑石,是一类具有层状结构的功能材料,化学通式为[M2+1-xM3+x (OH)2]x+An-x/n mH2O。其主体层板具有水镁石Mg(OH)2型正八面 体结构,可看作类水镁石[M2+(OH)2]层中的M2+部分被M3+取代, 导致层板上正电荷的积累,这些正电荷被位于层间的可交换的An-中 和,使类水滑石(LDHs)层状材料整体呈电中性。层状双金属氢氧 化物(LDHs)层间阴离子具有可交换性,同时类水滑石(LDHs)还 耐热、耐辐射和耐酸碱,因而使之在离子交换、吸附、催化及功能助 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片层之间易于滑动,可以在磨损 的犁沟处沿金属表面铺展。同时层板间存在许多活性基团,可以在摩 擦产生的新鲜金属表面发生反应,从而在金属摩擦副表面生成金属磨 损自修复膜。目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作为润滑脂修复剂尚未见文献 报道,由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制备的摩擦磨损自修复剂,除了具有类 水滑石优良的特性外,具有更加优异的抗磨损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抗磨性能优异 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润滑油修复剂。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润滑油修复剂,由 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
与现有技术中将硅烷偶联剂与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独立使用并 直接分散到基础油中相比,本发明创造性地发现,将二者提前反应, 即使得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表面被硅烷偶联剂改性,可以进一步提 高所得润滑油修复剂产品的抗磨损性能,且表面经所述硅烷偶联剂改 性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可以更好地与抗氧化剂发挥协同作用,从而 提高润滑油修复剂产品的综合性能。
具体而言,本发明中被硅烷偶联剂改性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由 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而成: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溶于乙醇,形 成均匀分散液;将含有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溶液边搅拌边缓慢加入所述 分散液中,充分反应,洗涤反应产物,即得。
为了确保所述分散液分散均匀,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溶于乙醇 后,可进行超声处理。为了使所述表面改性充分进行,所述层状双金 属氢氧化物与硅烷偶联剂的用量比为1∶1~5。充分反应后,为了将多 余的硅烷偶联剂去除,所得反应产物可先用无水乙醇洗涤2~4次, 再用蒸馏水洗涤2~4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14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